作者: 张琦 赞同: 4106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以前不明白一件看起来极其普通、甚至有点闲得蛋疼的小事,为什么苏轼要特地写一篇文章。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现在才明白,月色虽然美,但缺少的是一个随时随地愿意陪你虚度时光的人。
月色常有,而知己难得。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14622
作者: 林丫丫 赞同: 3264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
——朱自清《背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803218
作者: 我是一只小萌刀 赞同: 1034
替邓老不值的,我也有过替古人不值的想法,替诸葛亮不值,替文天祥不值,替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不值,甚至我对我那默默在山区支教十年的班主任不值,可真不值吗?
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改了评论设置,懒得与闲人撕。
————————————————记得老师讲过一篇课文叫两弹元勋邓稼先,因为老师略讲加之我当时也是愤青,对老一辈科学家谈不上什么喜欢,更因为有人说其中有一些科
学家把孩子送到国外,这更让我愤青了。
但我是演说家中梁植的我的偶像这个演讲让我重新翻看了写邓稼先先生的文章,感慨颇多。
我的偶像
梁植
我相信,今天在场的各位,或多或少,大家也都有一个或多个自己心中的偶像。
今天来到这儿,我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偶像。我们一起先来想三个问题:
如果说你一不小心,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你的导师对你说,你很有才呀!我觉得你只要跟着我混,我带着你,给你最好的待遇,你留在美国,我 就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时候,你们会怎样选择?可能做科研对你们来讲太遥远,因为咱们都不是“学霸”。
那么,如果说是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他有一天回家告诉你,说,亲爱的!我要调动工作了,但是,去那儿,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说,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
好,如果说,有一项事业,因为你的努力,让中国在这个领域拔地而起,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你觉得你应当获得这个国家怎么样的奖励?
我的偶像用他的一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拿到了美国的博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年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34岁,他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明天走。
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去多久?
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
从此,他同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
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61岁。
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是,我的偶像叫邓稼先。
从去年开始,我有机会在话剧舞台上重塑这位科学巨匠,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意识到,原来“两弹元勋”这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背后藏着那么多的难以想像。
难以想像,一次实验事故,邓稼先一个人冲进实验区,拣起那枚摔碎的核弹,命令所有人都在场外待命;
难以想像,核辐射的后果是止疼用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变成一个小时一针。
难以想像,邓稼先躺在病床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中国拉的太远了。
2012年3月,我有幸去拜访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我没有想过,两弹元勋的夫人,今天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房子里的陈设和50多年前没什么区别。我们走 的时候,老人说,今天给你们讲了这些往事,我需要缓一缓。
我没想过,邓稼先已经离开我们将近30年之后的今天,往事对他们家人来讲,并不如烟。
就在不久之前,习近平主席到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核安全峰会,电视之前的我泪流满面,因为我想到了老邓。
如果老邓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如果他知道,中国发展得这么好,中国的核实验走得这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多高兴。
如果老邓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我想请他就到这“我是演说家”的演播室里来,让他看看这炫目的灯光,让他看一看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笑脸。
如果老邓还在,我多想亲口告诉他,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孩子,真的很崇拜他,因为有他,因为有和他一样的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有了现在的模样,我们有了今天 的生活,我们不该忘了他们。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是邓稼先诞辰90周年,让我们一起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向老邓致敬!向每一个科技工作者致敬!
——————————————————————————————
你见识过哪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物? - 我是一只小萌刀的回答
我在上边这个回答里写了另一位我很敬佩的人,他的名气也许比老邓还不为人所知,但他的贡献不比老邓少,他总婉拒一个称号——氢弹之父。
平时不在答案里推别的答案,但我希望更多人了解一下那些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便顾不得那么多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34514
作者: 文者辛 赞同: 980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高中时读这首诗,最喜欢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种恬然的生活状态;不过彼时老师说这首诗中的名句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后世评说这 句“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现在再读这首诗,却觉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和“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才是最让人倍感无奈的。
一首诗,既有对生活冷暖、人情凉薄的感慨,又有对身边风物和恬适生活的精妙描写,还有对自己的安慰,真是丰富呢。
————————————————————————
2015.09.25
首先,感谢各位谬赞,简单贴一首诗得如此赞数,有愧。
当时决定答这个问题时,考虑过要不要写那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因近来颇有些感慨,最后决定写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我想,所有的北漂上漂广漂X漂族都曾或多或少有过“骑马客京华”的酸楚吧?都曾在愤懑和抱怨现状艰难时,心底里默默地反问过自己“谁让你自己选择留在这儿的”吧?
生活艰难,人情凉薄,然而“谁令骑马客京华”?——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小时候看这首诗时不觉得有什么好,长大后才明白——
这首诗是有故事的人才能发出的慨叹。
最后,愿所有“客京华”的人们都能有美好的明天,都能享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闲适,都能自在地聆听一夜春雨,看明媚杏花,不必有“尤及清明可到家” 的自我安抚。
以上,祝好,共勉~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01307
作者: 张霄 赞同: 1884
小学课本里的一篇文章,让我到后来都能受到感动,来自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小处展现亲情的可贵和美好。文
章写得很平淡,几乎是没有什么多余的或是矫揉造作的部分,但在读的时候总能感受到那份怀念。
以下是原文: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
这时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
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
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 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 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 块儿,要好好儿活……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97265
作者: 周小雨 赞同: 177
回去再把中学语文课本古诗古文部分读一遍,可以概括当今各种公众号鸡汤不鸡汤的所有内容,甩各青春写手们一万条街。
只因当时年时,一是为了考试答题而读。二是没有经历过职场失意、爱情失败、婚姻不幸等等人生经历,不能理解其中深意。
比如:
1.《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大意: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难道不就是那些工作受挫,跑到丽江、西藏找寻答案涤荡灵魂的人儿吗
2.《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最后一句简直妙得不行,啊,你说我傻X,不知道谁傻X,傻X自有天收。
3《 项脊轩志 》 归有光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 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逝去的爱人,没有比这更深情更动人的怀念了。
4《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就不说了
5《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也哉(代百司之职役哉)?
即使是放在今天来看,魏爷的三观也不能更正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074792
作者: 邹豆浆 赞同: 1269
《社戏》
……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
……
>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美不胜收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94205
作者: 睿君Rjun 赞同: 1074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26809
作者: Virtus Yang 赞同: 230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
闹。
——鲁迅
无非是鲁迅的文章。
鲁迅的文章,年轻的时候以自己的思维是无法完全获得其精华。
在那个时代,我们以上帝视角去看,尚且无法看全。但是鲁迅的文章却一再的把社会和人性解剖。
我有认识几个国民党后裔,其老一辈曾在报纸上和鲁迅笔战过。仔细想想,那个年代鲁迅在大家眼里基本就是一个喷子。报纸上鲁迅说一句话,要受到无数的指责和谩骂。
什么麻木?什么无知?什么枣树?日本留学?瞎折腾什么呢?什么救国?你能去种田打仗么?
这些压力只有在当时,才能感受。
时间洗去尘埃,留下的是伟人的思想。
笔杆子救国没错,人需要启蒙。
就像我们这个时代还在号召老奶奶倒了要扶。宣扬正能量。打击伪慈善。
好的思想总在引导人前进。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84549
作者: 朱聿欣 赞同: 637
沈从文有篇小说,叫《生》,讲的是一个年过60的卖艺老人,每天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两只木偶,来到北京什刹海的坪场,表演两个傀儡斗殴的把戏,其中白脸木偶叫王九 ,黑脸木偶叫赵四。有心人发现,两只木偶互搏十年,虽然赵四总在开头占上风,但最终总是白脸王九险胜。老人从来没和别人说过,在十年前的一场真实打斗中,自己的的儿子 王九,被一个叫赵四的人殴杀。
这是小说的最后一段:
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计数身边的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著,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 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 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在北京城圈子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那个真的赵四,则五年前在保定府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读来难以言喻,令人心酸不已。这位不甘心的父亲,日复一日假借欢快有趣的表演复活儿子和敌人,企图来逆转那命运的结果,在现实中失去的,却要在幻想里找回,没有什么比 这更悲壮的了。
在小说《生》中,包括在征税的巡警在内,每个人都在笑眯眯地围观表演,殊不知他们只是老艺人上演逆转戏码的布景,推动了老人行事逻辑上的自洽:那么多人看着,儿子就真 的打赢了,他真的没死。如果有上帝视角,或许他正在自己的宫殿之中,淡然地看着这那些为了摆脱命运而徒劳奔命的芸生。
如果上帝的身份不巧还是一个程序员,说不定人类只是他大脑发胀时写下的一行代码——而且他非常之懒,只负责给 二战、古巴导弹危机这些文明生死攸关的情形debug.
至于你的儿子在街上被恶霸殴杀、你的女儿坐在村干部的大腿上被乱摸一通并拍下录像、你的兄长在天津那场众人皆知的爆炸中化成指尖的一缕飞灰,你的父母坐着飞机在印度洋 上空的西南风里随风而逝,你问上帝,他管不来,他只会对你说: 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
生而为人,真的是很艰难的啊。
.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58360
作者: 陈昆廷 赞同: 268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 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以前没感觉,后来重读的时候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29315
作者: 陈小沐 赞同: 554
《百年孤独》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现实。’
年少时因此书复杂的人物关系,只觉百年的历史似梦非梦如同虚幻。关于孤独的感受也只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慨。
长大后,逐渐发现书中那些生命中不可逃离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孤独与宿命,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竟也都这般真实的如影随形。
后来我发现书中少了些魔幻,多了些真实。从想要摆脱,到与其妥协,并学会真正的平静相处。
经典的著作会让读者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领悟与感慨。从此一部书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一段生命中闪光的片段,而是贯穿我们人生的启迪与教诲。
~~~~~~~~我是分割线~~~~~~
有小伙伴在问哪个译本的《百年孤独》比较好,我来更新下~
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是范晔版,高长荣版,黄锦炎版。
对比如下:
范版: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高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黄锦炎版: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个人很喜欢这个经典的第一句话,比起“许多年后”也更喜欢“多年后”的这个开头。范晔版本的粉丝好像也更多,看大家的喜好啦~
9.23 以上。
感谢@acros关于版本的补充,原文如下
范晔是百年孤独首次授权中文译本的译者。所以之前盗版横行时,马尔克斯说“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自己的作品,包括《百年孤独》。”邂逅《百年孤独》
―――访《百年孤独》中文授权版译者范晔
范版应该是现在唯一合法的版本。
9.24以上。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95586
作者: 李传杰 赞同: 320
《快乐王子》!
现在读来亦然热泪盈眶。
小燕子喃喃地说:再见了,亲爱的王子!我可以亲吻你的手吗?
王子说:我真高兴你终于要飞往南方去了,小燕子,你在这儿呆得太长了。不过你得亲我的嘴唇,因为我已爱上你。
小燕子喃喃回答: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南方。
接着他亲吻了快乐王子的嘴唇,然后就跌落在王子的脚下,死去了。
就在此刻,雕像体内发出一声奇特的爆裂声,好像有什么东西破碎了。其实就是王子的那颗铅做的心已裂成了两半。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65222
作者: 水耀 赞同: 653
鲁迅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不适合小时候读,但是后来都是越读越有味道。
《狂人日记》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 得有理。
以前觉得跟流水账没什么区别?现在慢慢发现,这篇文章真是字字珠玑,言简意赅。《狂人日记》可以说鲁迅写的最晦涩的一部作品,很多东西我现在也不太明白。
《阿Q正传》
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 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 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
赵家人的典故,现在都有很多人在用,小时候读起来不过尔尔。
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 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 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于是他又胜利了。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觉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于是他又得胜地满足了。他有 时也去欺侮处于无告地位的人,譬如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后,就去摩小尼姑的头皮,以此作为自己的一桩“勋业”,飘飘然陶醉在旁人的赏识和哄笑中。但是这种偶然的“勋业”仍 然不过是精神的胜利,和他的自轻自贱、自譬自解一样是令人悲痛的行动。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他的 “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奴隶生活的记录。
精神胜利法,应该是鲁迅对于中国历朝历代的底层人民精神生活写照,又卑微又自轻自贱,就像现代人自嘲屌丝,自诩女屌丝女汉子一样,这样的情感很复杂,可是又很大众。
《孔乙己》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互联网的事儿能算偷吗?明明就是信息共享,分享精神。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 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 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 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关于茴香豆四种写法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知乎上的知识分子也不少,所以你发现茴香豆不只四种写法,往往有十四种写法,不过也算普及常识了,在这里没有人笑我太认真。
即便是温馨的回忆录《朝花夕拾》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
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
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就我现今所见的教孝的图说而言,古今颇有许多遇盗,遇虎,遇火,遇风的孝子,那应付的方法,十之九十“哭”和“拜”。 中国的哭和拜,什么时候才完呢?
真是绝了!这样的想法太真切,太现实,鲁迅写出国人一些传统文化心理的点非常独到。
鲁迅的文章绝不是小时候来读的,可是偏偏被安排进小学教科书里面,听说最近的删减了不少,比较可笑。鲁迅因为家道中落,经历也是迂回曲折,所以比起一般孩子要早熟,即便是写朝花夕拾文章也充满了一股悲戚的感觉,小孩子情感简单,无法理解这么复杂的情感变化,但凡是有所经历的人,那份心情自然就落寞了。 作为传统大家族出生,又曾经留学日本,文化冲突非常强,他应该内心充满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鄙夷,但是又无法挣脱,就好像无法摆脱他的家庭一样。
有些文章即便是现在我来看,我依然读不懂,看不明白,我通过文字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眼极冷,心又非常敏感,这样的人写出的东西带有一丝冷漠,有点像开启了上帝思维。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95678
作者: 段功玉 赞同: 120
真的想说小学时的课文《小马过河》......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92383
作者: 王二狗子 赞同: 647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大雪,浮生得闲,王谢风流 —— 此事古难全
依稀记得是小时候在语文练习册的拓展阅读上看到的,小时候看不懂,看懂了估计也觉得张岱这丫有病………
从小就想找个书虫女朋友,也不用大家闺秀书香气那么重。
喜欢读书,略带神经质,爱笑,情商不用太高,但一定要懂生活,只有书香,没有铜臭。
现在找个喜欢读书的妞,太特么难,问问周边的姑娘,毕业好几年也就最近为了追剧看过本《花千骨》
旅行的时候她眼里没有大漠孤烟,星垂平野,只会带你去王府井买一双又一双鞋子和化妆品………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十几年,就特么等不到这个痴似相公的妞!
————————————————————
看评论可能上面关于追剧和买鞋有些误会,那是跟前任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分手的导火索。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跟其他的妹纸没有关系,个人很讨厌把价值观强加别人
看博尔赫斯,王尔德未必阳春白雪,看克拉恋人,花千骨也未必下里巴人
我很low,很多朋友说的对,你接触的姑娘取决于你现在的层次
不过我还是希望我的未来里有她
我们可以一块读书,一块举铁,一块去玩户外
超希望有个才华横溢的媳妇,我就在旁边沏茶捧砚,研墨添香
结婚以后也要买张好床,因为我们要一块练深蹲……
如果我们像《侣行》里的张昕宇,梁红一样,面对风刀霜剑,烈日骄阳,登上悬岩绝壁,身临浩荡江河,我们一起去见四时风物,天地大美。
阳光知性,雅而不奢,有看法,有观点,有立场
她就是我的蓝军司令部,遇到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而不是随声附和。
虽然我现在还是一个loser,自己也配不上这样的姑娘
但我会不断磨砺自己
直到有一天
我可以单膝跪在她面前说:
「 余生愿为夫人门下走狗 」
————————————————
我本科学的会计,正在考证券投资的研究生,高中时候老爸就带着炒股
练过拳击,高中的时候还递帖学形意,「华邦唯武尚,社会统强宁」山西尚字辈弟子
几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就翘课背包从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杭州,上海,坐轮渡,一个人跑了长江五省,然后背了个处分………
我这个人虽然内心文艺,情商不高,但不是太书呆子啊~~~
感觉大家都觉得我是只要玫瑰,不要面包的伪文青啊~~~
关于这个柴米油盐啊~生活现实啊~铜臭啊~
房不大,车不贵,大富大贵不敢说,但也没到要为了现实牺牲灵魂么
俗的事我上,你留着一身雅骨
天塌下来,你别管,跟我走就行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82083
作者: 抹什么茶 赞同: 284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69450
作者: 程牧之 赞同: 74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89983
作者: 近猿 赞同: 65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时间那么长,世界那么大,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02282
作者: 李世泊V 赞同: 385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非常淘气,不好学。可每次拿到语文书都爱不释手,喜欢一遍遍读里面的文章。你们说的很多我初读时就觉得优美动人,可深意的确是长大后慢慢领悟。那感觉
就像初次经历的事情唤起了一直埋在心底的情愫,忽而懂了,透了。
这首《春江花月夜》,我当时通读了好几次,仍然不能理解其中的美妙。可能是年少脑袋中可用的素材太少,无法在脑中构建出这幅江上的夜景。
当我渐渐长大,见过了十五的月夜,看过了江上的雾景,听过了河边的虫鸣,错过了至爱之人,察觉到父母的逐渐老去的时候,再读这篇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
江花月夜。
只记得当时读之再读,读之再读。读罢,怅然若失。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渴望自由。
又是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怀恋童真。
自上学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我失去了自由。先是那制度让我拘束,规矩。后来就是自己怯懦,安于现状了。小学时,有日我一人独自去山中游玩,山中有湖,湖边有一竹筏,也不 知哪里来的胆子,确认它能承受我的重量之后我站了上去。
先是动都不敢动,然后活动起来,最后无所顾忌,坐着躺着。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用手当浆,把竹筏拨离了湖岸。
湖面上微风轻拂,阳光不烈。偌大一个山中湖泊就我一个人躺在竹筏上,我闭着眼睛,面带微笑。脑中空无一物,就剩下这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之后每当品尝到生活中的不如意,我都会想起这句,随即淡然一笑,豁然开朗。
《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 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 真如隔世。
初次是在龙应台的书中看到这段,当时只做奇技淫巧,堆叠词汇解,不曾记得作者的姓名。
后来偶读张岱《湖心亭赏雪》,看到"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句,惊为天人。对作者张岱极为好奇,查阅资 料后发现记忆颇深的此段墓志铭是张岱为自己所作。了解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后,再读此文,惊觉其文字字梦幻。一生浮华,过眼皆空。
从此每每警醒自己,有花堪折直须折,珍惜当下眼前人。
《周慧敏声明》
我与倪震识于微时,一起共渡过不能尽算的高低起落,早已磨合了一套我们之间的相处艺术。 一个人的问题,两个人去修正;一个人的挫败,两个人去承担。我俩是一个团队的,没分高低,输赢也是一体 。某程度上,周慧敏早已是一位不同面貌的倪震。任谁一方受到伤 害,另一方都愿抵御百倍的痛。一起走过将近二十个年头,绝对不是在一般人的准则下相爱,但外人却总爱把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去评价、批判属于我俩之间的爱情。
今天我能够成为自爱,懂得爱人,拥有着无比勇气与承担的女人,请不要小看这个精神伴侣在我背后为我付出过的一切努力,包容,宠爱,照顾与扶持。都生活了这么久,没有倪震,成就不了今天的周慧敏。所以我敢大胆向各位说一句:“我的伴侣绝对犯得起这个错误”,而这句说话,亦只我一人有资格去定论。 看到伴侣事后为我做出的承担,我马上就原谅了他,又怎会有某些媒体创作出来的痛哭,拍台,大骂,这般无稽的谎言呢 ?不到一天,我看到了很多无比荒诞,狠毒,凉薄的炒作与咀咒,妖魔鬼怪都涌进来,愈炒作愈黑暗,致人于死地。
公众人物谈恋爱要承受异于常人理解的压力,从当年决定和不按常规行事的倪震谈恋爱,就知道是一场革命了,亦没有失望过。香港这片是非地,无风三尺浪,暗箭来自四方八面 ,行差踏错一步就如掉进斗兽场。当中我们需要的信心,包容,付出是一般情侣无法体会的。 显微镜下看世界,任谁都难合格。 我告诉大家,我们不害怕,也不逃避,只是有点累了。在回复到朋友关系以后,我们要好好享受不用被批判的日子,大家为未来再次装备出发。 我相信身份的改变,疏离不了我们之间微妙的关爱。
最后,我要向每位真正支持爱护我的朋友说:“我没枉费与倪震轰轰烈列地爱过,永远刻骨铭心,此生无憾。而我自己亦都会好好地勇敢活下去,一如过往。”多谢各位。
周慧敏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倪震声明》
最近满城风雨,矛头都是我作为一个男朋友怎样失败。 我多谢大家的意见和抨击,事发后也承诺过深切反省和负责。想了一星期,我再为我的错误向慧敏道歉,也多谢她再一次肯包容我的过失。 但感情由两个人的事,变成了所有人的事,性质已起了改变。
雨过天青不难,但可以保证暴风雨不再来吗?我问了自己这个问题很久,意识到我这次的错误并非如一些损友说是技术上不小心,而是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中年危机。 我会正视问题,完善自我,不排除寻求专业辅助。在有信心改善之前,我明白到我在大家的心目中,不再是个称职的男朋友,更不配做慧敏的男朋友。为了令公众安心,为了显示我的后悔和承担,我决定引疚分手,和慧敏结束情侣关系,做回知心的朋友。
这无疑是极大的损失,但我相信传媒界,和慧敏的fans,都会欢迎我这个痛苦的决定。我不是个称职的男朋友,但做个称职的好朋友,我很有信心。我和慧敏相识近二十年, 一向互相支持和了解。今日因我的不捡点分手,也不会影响我们继续来往,处理合作的日常事务,和照顾爱猫。
我做错事,认了错,向慧敏交待了,也得到慧敏的原谅。基于问责分手,已是极刑。 以前种种,我和慧敏不会再作回应。以后种种,请大家尊重我和慧敏只是朋友的关系,不要再订出情侣的标准。假如我们的关系再有变化,我们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传媒,令大家可以再行监督。我已搬离跑马地寓所,再一次多谢慧敏多年来的包容,和传媒多年来的鞭挞。人头落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希望事情可以告一段落。
倪震
二零零八十二月十一日
这是2008年倪震和周慧敏的分手声明,当时年少对感情和爱情看的不够透彻,当时认为无论男女出轨犯错就是天理难容,错以为坐怀不乱即为忠贞。随着自己的逐渐成熟,渐 渐领悟到了生活之中其实没有对错,危机的出现需要用尊重、包容和智慧来化解。前段时间各种明星绯闻分手,闹得沸沸扬扬,危机公关言辞手段之拙劣让人作呕。巧见微博有人 重发此文,顷刻间高下立判。“显微镜下看世界,任谁都难合格”、“我的伴侣绝对犯的起这个错”这两句虽不悲怆却也能让读懂的人万箭穿心。周慧敏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女人, 是当之无愧的女神。她让我开始喜欢那个纯真时代的美好,只记得读懂这篇声明之后的我,暗暗发誓要找一位真正智慧的姑娘作为伴侣,用一段彼此真诚的爱情,举案齐眉相濡以 沫直到白头,让此生无憾。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11086
作者: 商磊 赞同: 143
说两个:第一是已被很多人提到的《项脊轩志》,初读还是在高中教材中。那时候只觉得学文言文真的好难,哪还有心细寻什么文之意。后来过了很久,经常会看到一句话“庭有
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简单动人,于是好奇出处,才知道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又读了下。这才发现,文章只是平淡简单的生活描写,但其中意
味却如此深厚。不言情而意无穷。
1.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2.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第二个就是前不久刚看完的史铁生老师的散文集《我与地坛》中的《我与地坛》和《秋天的怀念》两篇散文。之前看《秋天的怀念》的话,应该是在十多年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里
,《我与地坛》应该是在当年高中语文教材有部分选入。记得那时候上学,老师也经常给我们讲史铁生老师是如何的身残志坚。可能由于那时候年纪还小,也可能是因为那时候要
求背诵课文的原因,对这些文章都没有读出什么感觉来,只是知道文章表达出了对母亲思念知情,对之前不理解母亲的悔恨之情以及对母爱的无限赞美之情。那时候还记得的一点
就是老师在讲《秋天的怀念》的时候,说文章末尾对北海菊花的描写很不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后来时
隔多年,那天拿起史铁生老师的《我与地坛》这本书时,每每读到其中关于母亲的篇章,都要落下泪来!《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那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是
如此的真挚、动人,于其中又带着丝丝的悔恨,叫人不得不为之动容。如下摘一些其中我很喜欢的部分:
1.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
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
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我与地坛》
2.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
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
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 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我与地坛》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
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
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4.曾 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
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
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
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我与地坛》
5.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
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我与地坛》
6.《秋天的怀念》(全文)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 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
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
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
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
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现在写来也依旧会含不住眼泪!)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87427
作者: 张兆杰 赞同: 493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最初看到这首词,是老版的《三国演义》,大人们每天候着看,我不爱看,连带着对主题曲也没好印象,而且听起来有些悲凉的感觉,不如《水手》热血,也没有《星星点灯》痛
快。
你可以想象,放了学的孩子,一路狂奔着回家,必然是吼着“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要梦”来得潇洒些,再不济,也该是“红尘呀滚滚,痴痴
呀情深,聚散终有时”,虽然那时候,压根不懂什么叫红尘和聚散,但这歌节奏快,比较容易跟上步伐的节奏。
这首词对当时的我,就像小孩子学老爷爷捋胡子一样,就算背出来,也是装模作样。
然后翻到这首词,已经是高中。
上课无聊,就把这首词背下来,当时喜欢的,是“青山依旧在”这五个字,很奇怪的着眼点。
我很喜欢“青山”这两个字,它让我联想到清晨,一个人漫步在山间的小道,山不高,林也不深,所以不会走着走着,突然窜出只豹子野猪什么的,找你收过路费。
最好是来几只小松鼠,或者野兔子,我不会逮来吃,所以不必怕我。
我不喜欢夕阳,因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当时家里的灯是暖黄色,到了晚上,光线不太亮,给人莫明其妙的失落感。
那时经常是一个人,爸爸在外地经商,妈妈加班很晚,弟弟和我不在一块住,所以只有看书,但老是看不进去,电视也看着无聊,经常就那么傻坐着,等妈妈回来。
所以我喜欢清晨,总是早起,不喜欢晚上。
再记起这首词,已经来到北京。
二十岁出头,站在大都市的车水马龙里,不免迷茫和彷徨。
看着老板每天陪客户喝得醉醺醺的样子,有些不明白他到底在干嘛,为了什么。
要说钱,他有了,车子是宝马X5,赶上了好时候,在北京买了房,要说英雄,他在我眼里,大概算,可是他说,他很有危机感,今天人五人六,明天就不知道什么鸟样。
他一语成谶,玩股票被套,做生意给人坑了一大笔,隔了大半年,再偶遇他时,开着的,已经是辆有点破的帕萨特,听人说,他离了婚,房子也卖掉了,现在又开始自己跑业务。
这时候,我想起了“是非成败转头空”。
成败之间,真的就是一转头的距离。
头一秒,我还在中灿吃着三块五一份的素炒饼,卖炒饼的北京大妈对我很好,每次都给超大份,那段日子,把我吃胖不少。
我怀疑她是想收买人心,然后好介绍给她女儿,当时她女儿是负责凉皮那一边,高高瘦瘦蛮清秀。
然而一转头,再来时已是两年后,大妈已经认不出我,素炒饼变成了七块,味道也没了从前的好。
那天碰巧遇上了以前的同事,再聊起老板来,他说老板现在跟他在同一个写字楼,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算个小中层吧。
再后来,我就再没有他的消息。
再关注这首词,是两年前,浏览网页时无意看到的,忽然就打了个冷战,每个字都像是一根针,生生地扎进了我的肉里,扎到了奇经八脉上,然后眼前,一下子亮起来。
没什么说的,当即就去找了好友,他胃伤了,已经不能再喝酒,我那几天胃不疼,刚好可以喝一点,喝着喝着,他也就陪着喝起来。
我们从来不喝醉,喝到开心了,就好。
一壶浊酒喜相逢。
那一刻,这一句把我弄得鼻子酸。
和好友认识十几年,高中以后,天天在一块,我们经常是屁也不懂,瞎说瞎聊,谈政治,聊历史,说说篮球,再碎两句姑娘。
那时,他已经有了女儿,似乎上一秒钟,他还在纠结着问我,相亲的那个姑娘不错,怎么尝试牵手啊,而下一秒,那姑娘已经抱着女儿出来,嗔怪着说,你看爸爸又不听话,胃不
好还喝酒,来,打臭爸爸。
那时,他已有了不错的家业,我也刚好赚了一笔钱,不用再盯着馆子里的菜谱,找那些既便宜又体面的饭菜,但我们仍旧和过去一样,窝在家里,几瓶啤酒,两个小菜,边吃边聊
,至于吃了什么,谁也没在乎。
吃东西的时候,不必有什么规矩,酒桌上的一切,都跟我们无关,我们很少碰杯,自喝自的,谁也没觉着尴尬和礼术不到。
那段时间我吃了太多的饭局,什么菜都有,却总是吃不习惯,想来罪不在菜,在人。
一不留神,喝的多了些,聊的就更尽兴。
我们什么都聊,然后聊着聊着,忽然话题就中断了,谁也没再说话,二三十秒的沉默,但却并不尴尬,大家一人一口酒,抿到胃里,烧得泪流。
然后,忽然又想到什么,哈哈一笑,话题就继续。
那时分,再没有比这更美的事情,功名,事业,甚至姑娘,都靠了边站。
那一刻,我读懂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为之震撼,为之叹息。
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完成的,没有哪个姑娘是一定要追到,没有哪段感情是永远忘不掉,也没有哪次摔跤就真的跌倒,再也起不来。
然后我就喃喃地念着这首词,一遍又一遍,好友问,你念叨什么呢。
我笑一笑,说:
我也想生个女儿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20285
作者: 于宙 赞同: 19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91028
作者: Jzc Alex 赞同: 246
有时候会想,其实有些事情,有些书、有些句子,要是我能够一辈子都读不懂就好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母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踏不出声音。”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试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真正能读懂这些句子的人,不是经历过生离,就是面对过死别。这本就是世上最残酷的领悟。
我想,迟早有一天,我也是会明白的。
有炙热如火的情感,就会有痛入骨髓的伤痛。生而为人,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掉的。
我只希望,在我能够霎时明白这些句子的时候,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坦然与坚强。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15086
作者: 运算放大器 赞同: 43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26847
作者: 秦大宝 赞同: 324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
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匆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97310
作者: Wilsonslideborn 赞同: 3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44360
作者: 一切才真正开始 赞同: 227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044805
作者: 陈庆之 赞同: 362
** 江 雪 - 柳宗元
千 山鸟飞绝, 万 径人踪灭. 孤 舟蓑笠翁, 独** 钓寒江雪.
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读这首诗觉得挺好, 因为它朗朗上口字数少, 好背好写没有生僻字,跟离骚比起来属于不虐的范畴..
去年无意间看到这首诗, 我恰巧在自学摄影,读到第二句就感觉到了那种纵深的画面感.
我们现在把自己的眼睛比作一个长焦镜头. 焦距先拉到最远, 远处的山峰 层峦叠嶂 , 大雪封山 , 飞鸟不见 .
一片凄凉 .
好, 焦距慢慢拉近, 聚焦在较近的一个山头, 山上崎岖的小路 鳞次栉比 却 鲜有人烟 .
在近一些, 定焦. 江面萧索无波, 一江 , 一舟 , 一人 , 一蓑笠 . 依稀能看到舟上老人低头垂钓,
若有所思状. 也不知是意在鱼还是意在江雪.
四句, 20字. 一幅 写意山水 泼纸而出. 脑海里的画面的层次明晰,景色相互印衬. 我甚至都能看到老翁胡子上挂着江雪并若有所思的神情.真的妙, 太妙.
然而, 故事讲到这里明显没有到 高潮 .
今年过完年,西安到上海的动车. 百无聊赖, 打开自己的备忘录,
偶然又翻到这首江雪, 兀然发现这原来还是一首藏头诗.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原诗 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 **
千 万孤独.
这世上千万的风流,总归是属于那极少部分的有心人。
-------------------------------------------------- 我 是 分 割 线
谢谢各位的抬爱, 第一次得到这么多的赞同和认可. 对于各位知友大神的评论我也是细细一条一条的看了.
对于觉得我过分解读,包括万千孤独,还是千万孤独. 我觉的这里把江雪拿出来在说是对古人的崇敬与追思. 惊叹古人高超的技艺,
以及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和以前作品的共鸣.
-------------------------------------------------- 我 是 分 割 线 ---------------------------------------------------------------
** 看了好多回答,但是好像没有人提过道德经的那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 ** chú)狗.
第一次在 诛仙 ** 里看见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这是一种控诉. 对于老天和造物主的一种批判. 无仁的天地, 把天下万物都当作牲畜. 我还各种给身边的小伙伴讲.(原谅我年幼无知.)
上大学的时候自己买了道德经, 看到了原文就觉得这样翻译不太妥当,看了注释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原文如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古代用于祭祀时扎的草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有自己的 规律 , 不存在 仁慈和仁爱 之说. 万物在 道 前都是平等的, 一视同仁 像 刍狗 一般. 任凭 万事万物自生自灭 ;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般,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 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几千年前 , 这样思想层次的哲学就 成系统 的出现. 佩服的五体投地. 五千余字, 包含天下春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998399
作者: 不夜之侯 赞同: 15
少年时曾看倚天屠龙记,里面小昭唱了一个曲子,但觉得生涩,并未注意,多年之后重看倚天屠龙记,待看到那句“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藏
吉”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忽然觉得有点痴了,虽然道理也是平实,连读好几遍,细品来很有味道,这其中的味道,确实对于当年的一个少年是无法
理解的,只有有过很多年的时间经历后,才会有这种类似的感叹。附上曲子全文:
【双调】乔牌儿 关汉卿
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暗吉。
【夜行船】 富贵那能长富贵,日盈昃月满亏蚀。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
【庆宣和】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齐,且休题,谁是非。
【锦上花】 展放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如昨日。古往今来,恁须尽知,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
【幺】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清江引】落花满院春又归,晚景成何济!车尘马足中,蚁穴蜂衙内,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碧玉箫】 乌兔相催,日月走东西。人生别离,白发故人稀。不停闲岁月疾,光阴似驹过隙。君莫痴,休争名利。幸有几杯,且不如花前醉。
【歇拍煞】恁则待闲熬煎、闲烦恼、闲萦系、闲追欢、闲落魄、闲游戏。金鸡触祸机,得时间早弃迷途。繁华重念箫韶歇,急流勇退寻归计。采蕨薇,洗是非;夷齐等,巢由辈。 这两个谁人似得?松菊晋陶潜,江湖越范蠡。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74333
作者: 桥东里 赞同: 72
几乎所有中国人开蒙之初都要背的那几首五绝唐诗。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
静夜思
>
李白
>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
春晓
>
孟浩然
>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
锄禾
>
李绅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这是嵌入所有中国人文化DNA之中的东西。真正的张嘴就来倒背如流,一个磕巴也不打的。但这也是真正的好诗,千锤百炼,不废江河万古流。再过两千年,如果人类文明还在 ,它们也仍然还会在。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69724
作者: 霸道总裁 赞同: 298
语文课本上很多文章都很经典,只不过课本那种东西比较早熟,就是有些文章的鉴赏能力要超过当时那个年龄。现在印象比较深刻是小学六年级的《荔枝》,肖复兴写的。还记得 老师说,他每次交这个课文感受都不一样。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我刚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 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 是掏出钱买上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股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
。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l角
。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一时竟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亲骂我大手大脚,毕竟这是那一年里我买的最昂贵的东西了。
……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
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 ,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
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当年这篇课文并不是很理解,但是这个片段一直在脑子里,会经常想起。直到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小骄傲,小自尊,也理解到生活不易,才知道,” 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是最大的温柔。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30027
作者: 藤本烈 赞同: 8
-
在有生的短暂光阴里,精神因子亦已化成了漫天的尘埃,依附着仍然活着的人们传承、分衍于后世——尽管它会化合成千奇百怪的形态,但终究也是不死之身。
很小的时候就读了这本书,直到最近两年重读,才真正觉得非常奇妙。
-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57496
作者: 张不二 赞同: 165
兰亭序吧
如今读到这一段 觉得自己的心思早在千年前都被人摸清了哈哈哈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还有阿房宫赋
所谓的历史总是相似的 跟这句话是一个意思吧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12075
作者: 顾危楼 赞同: 18
卖火柴的小女孩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11770
作者: 王道义 赞同: 21
以前看夏目漱石把“I love you”译成“今夜月色很好”的时候,以为自己看懂了,无非是东方男人的含蓄之类。
今天乌鲁木齐下了头场雪,特别想把“下雪了”告诉一个人的瞬间,忽然明白了“月色很好”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那是和含蓄无关的东西,而且是含蓄的反面,是很直接的情话。
远方的你,一定要替我照顾好自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46567
作者: 清欢 赞同: 276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虞美人·听雨》
初读心无波澜,
而后每读一遍,
体味加深一点,
越读越有味道。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75785
作者: 风悠不寂 赞同: 121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一首是红楼梦里印象最深刻的。小时候读也喜欢,附庸风雅多一些。喜欢的应该更多的是文字堆砌起来的美感。如今而立,再读起来滋味和当初大不相同。想来再过个一二十年 ,又会是另一番滋味。
给我这种感觉的还有十二年前的一部电视剧叫《似水年华》,去年将就着那惨不忍睹的清晰度重看了一遍,和十二年前的滋味大不同。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53046
作者: 刘老六 赞同: 20
将军百战声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43710
作者: 别摸我头发 赞同: 148
《小王子》和《红楼梦》
我童年的时候读的,只觉着是一个很无聊的小故事,还觉着那朵玫瑰事儿好多。
前几日重读了,可能是因为爱过,懂了那些情绪,所以读得很伤感。
B612星球
人在忧伤的时候,都是喜欢看日落的
四十四次日落,当时你竟如此忧伤
虽然我在忧伤的时候,不爱看日落,喜欢跑步,一圈一圈一圈一圈,泪水都变成汗水蒸发掉就好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最多的时候跑了二十圈吧,还没有小王子忧伤呀。
若有人爱上了一株花,这株花拒绝了亿万颗星球,只长在属于他的星球之上,他只要仰望星空,想到 我的花儿就在那儿 ,整颗心就陶醉在幸福里,一旦羊吃掉了他心爱的花,对他来说,整个星空都黯淡无光了!难道这也不重要吗?
就算你再作,我也爱你,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我的玫瑰。一整个宇宙的星光都比不上你花瓣上的一滴露水。
我该领会隐藏在她并不高明的小手段背后的那一片柔情。
大概再精明再独立的女孩子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也是有很多很多的柔情蜜意要给的。
我倾听过她的哀怨、她的吹嘘,有时甚至是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虽然不喜欢ta的抱怨ta的坏习惯,可是还是爱呀。
我希望最后,小王子的的确确是死了,没有灵魂没有来世,见不到他的玫瑰,也回不去他的星球。
那一朵傲娇又可爱的玫瑰早在他走后不久就死掉了,因为没有人给她浇水没有人照顾她,于是她在孤独和期盼怀念中死掉。
omg,我心中早已没有童话。
读不太懂小王子里面很深的含义,我所体会到的就是这些小小的、动人的情感了。就觉得, 写到我心坎里去了。
《红楼梦》
十二三岁读的时候,只觉得繁复啰嗦看了四五回再也看不下去。
直到十八岁那年,又开始读,才发现它的魅力所在。
年少的我读出的是红楼里的恋爱,黛玉宝玉之间那些羡煞旁人的小心思,言语之间情意款款流动。
第二十九回,黛玉生病宝玉探望两人又耍小性子。
黛玉生气啼哭
“ 宝玉见了这般,又后悔方才不该同他较真,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心里想着,也不由的落下泪来。”
心疼就是这样一种感觉罢,爱你,想替你承受痛苦,承受不了,也要陪你一起落泪。
第三十二回,两人互诉衷肠
“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
人生得一此爱人足以
一得永得,曾经拥有相爱也很美好。
这大概是让人如轰雷擎电的爱情吧。
个人公众号:biemowotoufa
性,与爱共生‖性知识科普‖心理学‖文学作品、电影、音乐推荐或赏析‖原创小说、随笔balala~‖我是爱情色的芝麻姑娘(/ω\)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65098
作者: 胡鲤 赞同: 147
小王子啊。
你看懂它的时候,就已经过了能看懂童话的年纪了。
就像我在别的答案里说过的。
那时候你还年轻,不知道怎样欣赏一朵玫瑰的风情缱绻。
等你懂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玫瑰却已经灭绝。
你曾被人驯养,你也驯养过别人,但是最后,你们互相抛弃。他再也不是你金色的麦浪,你也不会是他心里的火焰。
小时候的王子不在你心里面,他死了很久了,回到那片星空里了,如果你想哭,那是他在看着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284371
作者: 林芝 赞同: 16
就是一首诗吧,也不算小时候,大学时候古代文学老师叫我们写一首古体诗,我那时候憋出一首,其中最得意的一句是: 万人如海一身藏.
想想也不是我的水平能写得出来的,那时候可得意了,今天莫名想到这句,查了查,果然不是我写的: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
苏轼写给弟弟子由的,其中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可能是我在那儿看到,却又记得不清,写下来以为是自己的,想想那时的我真可爱.
可是我那时候才二十初,心境却是这般归隐,总觉得有点不活泼.大学毕业已经多年,因为长年在校不通世故的原因,看上去也不成熟,也没有经历多少挫败,为什么有藏起来的 念头.
隐和藏,偏偏是王城和人海,可知最好的江湖便是人间世,哪里有世外桃源和终南山.
万人之中我都要藏起来,万人之中也没有让我不再孤独的所在么?哈哈,终究他人是地狱,一身轻松无碍才是自在.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97750
作者: 董晓伟 赞同: 919
项脊轩志,没有之一。记得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写的一些琐碎杂事,有什么值得学的,曾经有同学问这篇课文的意义在哪?老师说,说实话,古
文不应该在你们这个年纪教,等你们四十岁的时候再回头读这篇文章吧。
迟暮的老人在残破的老屋里枯黄的灯盏旁,回想自己的半生,不是金戈铁马官场沉浮,而是记忆中的小院里鸡鸣犬吠,鸟语花香。曾经的家族人丁兴旺,其乐融融,老人坐在屋里
,仿佛依旧能听到叔父们在院内谈论国事、能听见祖母喊着小孩子的声音、能只听脚步声就知道是哪位亲人走过……老人的眼睛模糊了,人老总是多情,放下笔,老人蹒跚着走出
昏暗的项脊轩,年久失修的老屋、早已没有炊烟的烟囱、残破不堪的篱笆、早已故去的亲人……世间的一切孤独都需要由最后走的人来承受,这是有多苦,老人在想,是否人在去
世后,灵魂并不会就此湮灭,而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依然是一个家庭,在一起以另外一种形式共同生活呢,他们是否都在等着我回家呢……抬眼看去,一片荒凉里唯有亡妻亲手
种下的枇杷树,郁郁葱葱……
今年回家,忽然发现奶奶住的房子已经塌了,破壁残垣,想起她的音容笑貌,仿佛她并没有去世十年,而是昨天依然生活在一起,明天还能再见……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038232
作者: 赞儿 赞同: 438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22252
作者: 金算盘 赞同: 6
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现在想想这句话都浑身发冷。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02050
作者: 张卤蛋 赞同: 2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文化尽在两句之中。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25093
作者: XSFHYQ 赞同: 196
母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踏不出声音。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23755
作者: 王王 赞同: 135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92358
作者: 花下眠 赞同: 123
是一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小时候觉得就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前年的时候终于看懂了,哭的稀里哗啦的。现在每次看到这句,心里都难过的不行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795239
作者: 槑孖 赞同: 19
暑假在弟弟的语文书上看到的……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 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53382
作者: kirbyx 赞同: 47
曹操的四言诗
鲁迅的几乎所有文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02980
作者: 凭虚人 赞同: 24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59488
作者: 盖盖盖盖大楼 赞同: 18
朱自清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以上承载着无数人回忆的一段,想必还有数不清的人在小学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一说起冬天便真的会联想到白水煮豆腐。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也是冬天。很冷的晚上坐在姥姥家的煤炉子旁边,借着昏黄的灯泡,一边听着炭火噼啪声,一边读的。那时虽全文读不很懂,但只是觉得读完以后,身上暖和了
很多。 后来慢慢也懂了的个中含义,原来这世上如此动人的亲情,友情,与爱情也可以有这样平淡如水,顺其自然的表达。其实,真正的感情,好像也就是这样的。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68681
作者: 易小科 赞同: 8
对联?
上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大殿外的对联,
我是诸葛孔明一生粉,谁敢黑我男神我跟你急
从小,我有空就爱跑武侯祠,前前后后去过不下50次吧。每次进了武侯祠,都是兴冲冲直奔诸葛亮大殿,在心里和孔明大人默默聊会儿天。
至于这副镇馆之宝的“攻心联”,小时候都当摆设来着。
长大后,出了不少亏,
慢慢明白审时度势的重要性,
有天去看我的孔明大人,听到有人讲攻心联,在旁边蹭了一会儿,突然发现,这对联,讲的就是审时度势,想起了小时候对此联的忽略,一种暴殄天物的感觉,油然而生。
从那以后,再进武侯祠,不管有多忙,也会在这幅对联面前站10分钟,思考一下为人处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11828
作者: 南宫靖明 赞同: 27
鲁迅和朱自清进入课本的所有文章,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发现真真是写到骨子里的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99137
作者: 店小二 赞同: 7
《小马过河》(想了半天,还是把这个列为第一个,给我的影响太大了)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 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珍珠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柯里亚的木匣》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狐狸和乌鸦 》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 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轻易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 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远了。 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说我嗓子好,爱听我唱歌的惟独只有你狐狸,就高兴地唱了起来。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 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龟兔赛跑》
有一天,兔子和乌龟跑步,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乌龟说,总有一天他会赢。兔子说,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兔子飞快的跑着,乌龟拼命地爬,不一会儿,兔子与乌龟已经里 的有很大一段距离了。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它要先睡一会,并且自以为是地说很快就能追上乌龟。而乌龟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
《田忌赛马》(运筹学)
《小乌龟找工作》: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发挥它。
《登山》
列宁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生命的感动》(当时后几段要求背诵的)
> 十多年生命的每一个日子,我始终被爱包围,无论我用什么形式来回报我的爸爸妈妈,也只不过是滴水之于长河,那份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 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桃花心木》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 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 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 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 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太阳路》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 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 愈近的光明的路。”
《苦柚》
秋阳高照,映红了美丽的山乡小镇。回家的路上,我和堂妹提着沉甸甸的旅行袋,一边走,一边听着伯父意味深长的赞叹: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 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哪!
苦柚,那一袋苦柚,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画杨桃》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 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 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 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 努力地向前驶去。
《爱心项链》
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
~~~
>
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 的爱心项链。
以前每次放假回去的时候都要翻翻这些语文课本。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51144
作者: 朱吉丽 赞同: 33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黄庭坚《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还是江湖夜雨,世事如何?一杯酒、一阵风、一生一念、一期一会,尽在这场夜雨中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93600
作者: 龙江总督 赞同: 34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91747
作者: punk宇 赞同: 233
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何止是诗人这么简单,分明就是人生大师!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50030
作者: 苏格拉敏 赞同: 89
小时候没怎么看过书,主要是背书了,小时候看过的书都觉得挺好看的,可能小时候能看到的课外书太少了吧。
实际上,小时候背的古诗词就很好啊,那个时候只是应付作业背,但如今想起来那些诗和古文都很牛逼啊,而且我觉得小时候多背背古诗词和古文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时候背
的东西印象深刻能信手拈来并记忆很长时间,而如今记忆退化,背东西没那么快,背完也就忘了。
而到如今,你才会发现,当初背的那些枯燥的古文,哇塞,好牛逼,尽显我汉字的美和意境悠远啊。
比如什么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美
还有什么阿房宫赋,什么出师表,什么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庄子之类的篇章,都是我大天朝的珍宝啊,如果没背过,现在怎么可以偶尔吟诗作对装逼呢。而且古文功底真的
很重要啊,你不觉得古文写的诗真的好美啊,几个字词就把意境给描画了,比如李清照,李煜,苏轼,辛弃疾,温庭筠,王维等等这些诗人写的,我就好喜欢。
雨过天晴,我就想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不觉得意境什么的都有了?
总之,小时候背过的诗,那个时候不懂欣赏,不知什么是意境和感触,现在回想都很美啊。
最后,说一首小学一年级背的诗,我觉得很赞的,那必然是春晓啊,这名字就很好对不对?
再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落知多少都被多少文人墨客写进他们的文章或者作为题名书名啊。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文学的一大瑰宝。以后我有孩子,也必须让他背啊。哈哈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433017
作者: 魏明鑫 赞同: 108
小时候,跟着老师念《弟子规》: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我现在还在为衣服,饮食不如人在感叹屌丝生活之艰,感叹缩招,感叹读了那么多年无用的书。我看到的只是饮食和衣服。我想,或许,我会知道徳学和才艺才是丰厚的馈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99942
作者: Christian-Stark 赞同: 22
《笑傲江湖》吧。
中学时代读了好几遍金庸小说,
只不过那个时候历史爱好者的水平严重不足,尤其是对近几十年的历史。
长大以后,尤其读了一些不大容易公开讨论的书籍以后,
再结合知乎几位的释疑,对金庸小说又有了新的理解。
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92408
作者: 熊熊熊 赞同: 83
太多太多了,眼下只想起一个。
中学时读张爱玲的《半生缘》,里面有一句,“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读书那会,父亲还是刚过四十的年富力强的中年男人,我从没想过他有一天也会要依靠别人。如今一晃已十余年,父亲日渐老态,记性体力大不如前。他仍旧逞强,什么事情都要 自己搞定,不愿让我为他分担。
有一年回家,闲着无聊重读《半生缘》,突然一下子理解了那句话,第一次体会到父亲内心的孤独,不仅仅是他,也是千千万万个曾为家庭呕心沥血的父亲,行至中老年,妻子、 孩子、父母,都仍是依靠着自己,而自己,疲累的时候却不知可以依靠谁。
那一刻觉得自己必须要长大,我要快快强大起来,去作他的依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89789
作者: 张无迹 赞同: 9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 天命复奚疑!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23575
作者: 叶棹歌 赞同: 41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真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69660
作者: 祁雅娜 赞同: 3
《小王子》和《谁动了我的奶酪》,小学时候看完全不知道在写什么。前者感觉就是不成功的格列佛游记,后者就是傻耗子没事找奶酪,告诉我们坐吃山空是不对的。
大概高一的时候意外把这两本书又读了一遍,顿时就有了种不一样的感觉。小王子的悲伤,还有那些耗子的隐喻,虽然现在都不记得当时的具体感受了,但是,那种恍然大悟的感
觉至今都记得。。。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54589
作者: 崔晓冬 赞同: 113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
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69363
作者: 王婧祎 赞同: 175
最近让我醍醐灌顶的是一句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来知乎小半年了,第一次收到这么多赞,感谢各位厚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88137
作者: 雪峰義存 赞同: 5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61007
作者: 葛京达 赞同: 10
真的没有人说《三字经》和《千字文》嘛?
《千字文》全篇没有一个重复的字。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68282
作者: enos 赞同: 16
再次发现偏题...原来题目没要求一定得是课文......
那就是《小王子》吧。小时候只觉得这本书好薄哦半天就看完了,看完了也没什么感觉。
后来长大了又读了一遍。
============================================================
春天
冰雪融化
种子发芽
果树开花
我们来到小河边
来到田野里
来到山冈上
我们找到了春天
————一年级第一课
============================================================
偏个题,民国语文课本的某一课
三只牛在吃草
一只羊在吃草
一只羊不吃草
它看着花
好喜欢啊啊啊!!!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38918
作者: nonozone 赞同: 4
鲁迅的《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 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高中住宿回家的时候没有这个感觉,大学每次从千里之外回家的时候依然没这个感觉,直到工作了几年,年岁渐长,再加上最近些年经济不是那么景区,农村青壮年出门打工,而 仅剩老弱病残,突然想到这一部有那段文字描述过,就是鲁迅的《故乡》。
当年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还要分析第一段为什么写得好,为什么要用“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现在回头再看,这还需要分析么?这简直一下子把内心的那种感触表达出来了。
这年头国家追求GDP,城镇化,农村劳动力像城镇转移,真的越来越多的农村变得毫无生气,除了春节热闹那么十几天,然后又回归死寂的生活。每年都非常想回到故乡,但是 每次回去又要面对近十几年毫无变化的故乡,场景未改,还是一样的灰蒙蒙,还是那样的市侩,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或许并不是所处大城市的自己 所能够鄙夷的。
中间略过,再看最后: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 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 恣睢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 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那一个排比,辛苦麻木,辛苦辗转,辛苦恣睢,依然不是当下最多人的状态?村子里的人兜兜转转的为了生计机械重复,出门在外看似雄心万丈却又总是“壮志未酬”的奔波辗转
,还有周遭那些只会抱怨时代怒骂社会的激愤人群。这些是不是你,是不是我,是不是你眼前正在见到的?你有没有挣扎过?有没有尝试过改变?那又有没有学会默默的忍受而望
苍天?
最后那段,我不知道鲁迅到底是为了不让读者那么失望,才故意写了一段关于“希望”的段落,甚至所说的希望,也感觉不是那么有希望,闰土的希望可笑,自己的希望渺茫。可
笑的希望恐怕还有可能实现,自己看似有所求的希望又遥不可及甚至不知道前行的方向。
这种状态,这种自嘲,又是不是你和我现在的样子呢?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43492
作者: 风舞轩辕 赞同: 32
李煜虞美人的前三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小时候只懂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好,觉得比喻形象,况且这句话久负盛名。
后来却觉最后一句话可有可无,也算一个收束,但哪怕没有最后一句这首词也是意味深长
人事变幻无常呀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73940
作者: 林哈皮 赞同: 9
同舍生皆被绮绣,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配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 此。
当年背的时候一点感觉也没有
直到后来认识了更多的人
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34619
作者: 王帅客 赞同: 9
萧红的《呼兰河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59262
作者: loli梦 赞同: 58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课文。。。学的时候很无聊
直到长大了的一天我看了辛德勒的名单
-------------------------------自行体会吧-------------------------
我是分割线——-----------------------------------------------------------------------
补上体会
我小时候觉得这篇课文不算是好文,很短也没什么感情。就是说个新闻,加上夸张渲染的手法。老师说了法西斯的罪恶可是没有直接的体会,我老是觉得和战争相关的文章就应是
大气磅礴,生死飞灰。何况我根本不知道战争是怎么一回事。直到高三偶然看了辛德勒的名单。
之后一直耿耿不忘,上了大学还把珍珠港、钢琴师、保卫斯大林格勒看了个遍。记得当时心里有太多感慨恨不得自己也写一篇抒发感情的文章,写的如歌如泣。
适逢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又把这几部电影拿出来看了一遍。深有感触却不知道怎么说。特别是看辛德勒的名单的时候当最后画面由黑白变回彩色很多辛德勒犹太人在
辛德勒的墓碑前放小石块的时候我突然明白再多华丽也没法形容,如歌如泣也无法描绘。突然想起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这的确是最好的消息
”在德国撤退时炸毁的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正在怒放“
我靠着回忆记起了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中间的只字片语。我也没去搜,去改正。我觉得我记下的肯定是某种感动才得以在我的脑子里留存至今,就是这句。
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几万十几万人是什么概念,直到后来才知道四百多万犹太人死于屠杀。我当时根本不知道集中营是什么概念,直到后来我看到照片里那些畸形的人们。钢琴师里
有句话:他们总是不停的往奥斯维辛运人,一火车一火车的人,可是没有一辆火车用来运食物。看着辛德勒的名单里漫天飘散的白色的碎末。有人发弹幕问是下雪了吗?之后又有
人解释不是,是尸灰。我根本不知道漫天飘散尸灰是种怎么样的体验。我也不敢知道,可是如今我知道了,我也知道当年南京也一定难捱的不比这些好到哪去。
后来我什么都知道了,知道世界的丑恶与善良,知道战争的冷漠与残酷。知道实在是来之不易。知道实在是珍贵。
知道原来这个新闻也是写给那些遇难的人看的,你看如今一切都好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愿你们安息。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90065
作者: 诚成橙 赞同: 6
这个问题啊,真是温暖又伤感。
春天,望见鲜亮动人的树木鲜花会不自觉感慨“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年岁渐长,容易悲伤。什么都会变,也许该说,人生如寄。
夏天,看到大江大湖大气象会忽然想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时难过于自身的渺小,又劝自己“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你会遇到的困境,有些人在前
面走过,他们慢慢带你绕过去。
秋天,现在的秋天可没有以前的清爽了,想起郁达夫写的《故都的秋》。
冬天,那首《问刘十九》,暖了这么些年。
吃橘子时想起《小橘灯》,善和爱。
夜里散步,总会默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心情变得像夜色温柔像月色清净。
看落日,回忆天净沙秋思,落日老树,真是绝佳的搭配,稍稍思索就忧愁到心里发酸。
遇到困难想要放弃,圣地亚哥给我拼搏的力量。成功或失败,本是由自己定义。
看到特别无语的各种头条,对比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更不爽了。。
见的人多了,这才明白《我的叔叔于勒》有多深刻。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寓言古诗文杂文散文小说,都是越来越觉得有味道有道理。
这是很无奈也很自然的事情大概,所幸我还记得它们。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84751
作者: 温暖君 赞同: 12
将进酒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40658
作者: 黄协锋 赞同: 1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时脍炙人口,是会麻痹人对好文字内在情绪的敏感的。
就像《项脊轩志》,再 “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一经点破,再经传播,大家就不胜其烦。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我们少不更事时就要背成乘法口诀,应付每次考试常备的古诗词填空题,再到每年中秋大小演出常备曲目。就像“熟悉的人无法双目对视”,再想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挖掘什么哪怕只深入一点点的感情,都是让人忸怩不安的。
终苏轼这么可爱的人一生,儒释道集于一身,只要世俗境遇一变,他就能机动地调用适配当下的世界观来指导方法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纵欲贪欢的狂喜到酒醉凌虚的虚无含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后,马上调用道家心法,一改忸怩之态宽慰自己,境界大清。
可爱的并不止于苏轼最终能归于旷达,而是整个过程中,现实与自我安慰的拉锯角力这个人文的矛盾心理:“好月亮呀——我是仙,谁都别妨碍我升仙——冷清清的,其实也比不 上人间——(酒意下退后,思绪清醒,觉得月亮好亮我好冷)——我也不好埋怨什么,就像这月亮一样。“系大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好吧,愿只愿我们都安好,虽分隔两 端,仍共视一个月亮。”
公认乐天、铿锵的人一崭露忧伤疲惫,总是能格外惹人怜爱。同是所谓的“豪放派”,辛弃疾写中秋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词当然是好词,但总叫人恨不能一头撞死算了。再看看《水调歌 头·把酒问青天》,一个欲拒还迎、徘徊犹疑、强打精神、强颜欢笑的矛盾,立显“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俱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小时候看郑则仕演苏东坡,肥猫身材沿着月光袭人的冷巷踽踽而行,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最后带着哭腔说:“子由,我真是好想你。”
——我马上就不行了。“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37521
作者: 张厚厚 赞同: 91
《朝花夕拾》啊,小时候语文课本里面选了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时候也就十来岁,怎么能懂一个大叔回忆童年时的感受,拔草啦耍小性子向家长要漫画书了那时候也 都有过,老师还强行要求背精彩段落,当时简直就是反感。后来在图书馆看到朝花夕拾,看到百草园这篇文章,多了一份共鸣。大概人在那么大的时候是很容易被满足的吧,我三 年级时候小姨送了一套学习桌,我兴奋的一晚上没睡着。后面人长大了点,却找不到一件事情再能让人有那样的感觉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507711
作者: 王叶枫 赞同: 2
《鲁迅作品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234876
作者: Cello吊吊 赞同: 23
《出师表》
这题目一下子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掀起一小阵风波的那个问题
《出师表》应不应该退出中学课本? - 历史
学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背诵”两个字。不过倒也没有多痛苦,那时候背个课文是常事了,而且这篇也没多费劲。老师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那时候的我没
看过三国志,没了解过诸葛亮,我连三国演义都没看过并不清楚这文章的背景,也没了解文章的意义,更别提理解其中的情感。所以我不懂,这么一篇词句稀疏平常的古文到底是
怎么让人哭出来的?所谓的忠,又是多“深奥迂腐”的概念。当时我初三,十五岁。
很久以后的后来,有一年夏天,初次去成都。不大的武侯祠我愣是转了俩小时,廊里那副岳飞写的出师表,我一字一字跟着读下来。后来又有一年冬天,再去成都,沿着他曾经北
上的步伐一路来到汉中,在定军山下武侯墓的祠堂里,第一拜下去脑子里想的就是“臣亮言:今天下三分……”,然后在影壁后眼泪抹了好久,不敢进到院里看他长眠的坟冢。
如今回想,当初上学的时候课本里有太多太多令人称绝的千古名篇,可那时匮乏的自己,不论是思想深度还是情感却都没能体会到其中精妙。老师越是逼着听课,就越想偷懒全然
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充实自我的机会。谁能想到多年过后长大的自己,偶然的机会开始了解,最后深深崇敬起这位伟人,以之奉为人生的标杆。我也经常跟朋友说,真想能再有机会
,寻一位渊博的老师,好好听他讲一讲出师表。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57691
作者: 書風月 赞同: 2
圣叹批西厢之二序:
序一 恸哭古人
序二 留赠后人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72478
作者: madao 赞同: 6
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42334
作者: 日照清苑 赞同: 6
伊索寓言
幼时启蒙读物,只觉得一个个简单平凡的小故事,似乎有理却过目就忘了。现在想想,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那些古老的寓言至今颠扑不灭。
依稀记得两则,一是太阳和风比谁的力量大,标准是谁能让路人脱掉衣服,结果是太阳用温暖战胜了风的强暴。故事戛然而止,而我的理解是世间所有人都渴望温暖、让人发自内
心心甘情愿做事情的力量都来自温柔。
二是野外两人A与B,A觉得冷先用嘴呼出热气暖手,过会儿又用嘴将刚烤熟的食物吹凉,B在旁边说,人的嘴真的是好奇怪啊,可以送冷风也可以呼热气。故事不再多讲,而你
明白温暖还是寒冷就看我们自己怎么选。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05400
作者: 造浮屠 赞同: 15
大概孔乙己的确死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73830
作者: 小诡 赞同: 7
是《落难的王子》中的那句话:“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当时学这首诗是在初一,读来什么滋味都没有,也无甚感觉,后来家父11年去世,那时我
高三,同学知道消息后劝慰我时,说出了和上面的那句话几乎一模一样的句子,我瞬间便想到了《落难的王子》这篇文,百感交集。
末,愿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王子,愿每落难之人,都能够足够强健的面对与处理。
《落难的王子》原文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到:“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 ,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47260### 作者: 匿名用户 赞同: 100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更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爸爸已经去世十二年了,我也不再是当年的小毛孩,再见面不知还认不认识,也许他一直在另一个地方保佑着我们吧!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03429
作者: 莫予应 赞同: 1
鲁迅:《友邦惊诧论》 。当年放在教材里,横竖只看到了“什么玩意儿”!如今回头一看,触目惊心,对鲁大神之激愤与冷嘲,不禁点赞。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68402
作者: 温暖 赞同: 11
【上千条答案之后】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知道没人会看,当做个人回忆录吧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263028
作者: 奇妙莫名 赞同: 30
《围城》。
读时年少,只觉得十分有趣,是个好故事。
等到有一天,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才唏嘘不已,原来这才是围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40055
作者: 李凯 赞同: 0
留坑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53752
作者: 尧大力 赞同: 21
这个答案对于我来说,只能是顾城的《母亲》。
还记得最早的时候是在《儿童文学》(还有人记得这本书吗)上看到的,当时这篇文章并没有被发表,只是被顾城的姐姐记录在一个叫“顾城之城”的网站里。
那时看完之后,懵懵懂懂。 直到很久以后,又翻到这篇文章, 看到结局,如同被闪电击中一样陷入震撼中久久不能动弹。
我很爱顾城的诗。但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他除了那来自于阴郁与癫狂的鬼才,原来还有像小孩子一般柔嫩与细腻的内心。
而当下四处奔波的生活,让我更懂得了这文章中的深情。
《母亲》
她在车窗上用手指画了一下,就不禁笑了,果然有层薄尘。她一笔一笔画下去,敲着让他看。深秋刮大风的天气,两道车窗都关得严严的。
“票在上衣口袋里”,“吃东西”,“晚上冷”,“中途别下车”,“常喝水”——下边写满了,就踮起脚,使劲地写在上边:“第一次出门,请帮助!”点着字,指着他,再向 坐在他两边的人做手势,表情幅度很大无声地说着,也不管瞄她一眼的那些人古怪的神情。终于报告列车即将启动,她十万火急起来,在自己左胸前画方块,挤在边角写:“地址 ”,他明白这是她好多次地告诉他地址在他的左上口袋里。他点头,她还不依,要他拿出来给她看,他拿出展开又让她清楚地看着平整地放了回去。火车就这么动了,她手臂举得 高得惊人,写“回”“来”,“来”字的最后一笔,一下拉长了。
他看着她飞快地走起来,在棕色的人群里,花白的头发微微起伏。
站台一晃就过去了,他知道她会站在尽头,任凭黄昏到来。
几道灰墙过去,依旧灿烂的阳光就搬道理大片的田野上;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陡地响起,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这是他小时老唱的歌,因为家里的唱片老唱, 妈妈也老唱;妈妈乌黑的头发闪亮,白色的连衣裙把他托起又放下,她喜欢这支歌;后来“文革”了,不时地他还听她哼起。
他跟着妈妈过过很多种生活,火车、卡车、牛车、手推独轮车都坐过,吱吱嘎嘎的独轮车是妈妈推的,堤坝、田埂都走过;有妈妈在,就没有苦。
现在歌儿“解放”了,却是好久没有再听妈妈唱了。
这次出行很奇怪,他订了一张票就忘了,吃饭时响起“梆梆”敲门声,问票到底要是不要,莫不是嫌贵?一看时间,离五点开车也就两个小时了,赶紧放下饭,将手提箱倒空,抓 了衣服用具,提上就走;妈妈紧急中也抓了一大包东西,也走。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到了他上火车,就不让她上了。
在地铁时,有半小时的运行,她算准了一般,把他的箱子在地面上当众打开,将自己大包中的东西一样样地往里放,同时说明着,提醒着,警告着:这个衣服早上穿,这个晚上穿 ,这个睡觉穿;风大穿这个,下雨穿这个。地址就是那时放进他的上衣口袋的,特意不和车票放一个口袋,为的是拿车票时不给顺带出来。她把手绢放进他衣摆口袋时,发觉这两 个口袋是空的,于是就往里装常用药,装一样解释一样,板兰根做什么什么,黄连素做什么什么,直装到他的左右两侧吹气一样地鼓起来,一动就晃得像个章鱼。箱子里的药就更 多了,她情急之下是把家里的一抽屉药全扣进了她的大布包的。“消炎片要不要带?还是带上吧,不过吃的时候一定要问医生呵!伤湿止痛膏也带上好,万一哪里扭了,就帮上大 忙啦!”
地铁车厢竟相当空,要是人挤人不知妈妈该怎么办。妈妈忙着说着,为了让妈妈说话声音不必太大,他就蹲在妈妈旁边,妈妈于是不时伸手理下他的头发,说头发是要梳的,就用 她放在箱子内拉链里的木梳梳;洗头的时候,一定要将洗发膏冲净,洗发膏放在箱子的左下角了,和肥皂、手纸一起;肥皂不要老用,手纸家里的两卷全带上,要记住及时买。说 着说着,又插入一声不轻的惊叫,居然忘了带水果刀,水果有农药,一定要削皮吃,必须赶快买一个,不要买太锋利的,可别割了手。说着又想到云南白药不在抽屉里,也忘了带 了;走得这么急,妈妈终于怨起他订票也不说一声来。他在家里是任性的,到了外边脸上就一热一热。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有的居然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怵,转头对人家也笑: “他是这样的嘛,还没自己出过门呢!”
她年轻时不是这样的,因为不肯开口问路,以致错过了进入考场的时间;她后几天投考的三个大学都录取了她,那是因为她干脆前一天就找到考场,然后在边上的车站或是长椅上 将那一夜硬撑过去。她那时刚满16岁,比他现在还小呢,只身从县城到上海考学。
后来到了陕西大山里她全心全意工作,却不料晕倒在井台上;她最后一刻的坚持让她没有倒到井里,而水桶是整个地掉进去了。
不知怎么到了儿女上,她就全换了一个人。
现在妈妈已在几百里之外了,边上都是笑过他的人,他已小心地同他们说了话,好几个人都讲起了他们的母亲。
灯光刺眼,一晃而过,又一个不停的车站,一切随即又沉进黑暗中不停歇的节奏里。风掠荒山,千里万里,枕巾上干净的气息安慰着他,那是妈妈后来又打开箱子放进去嘱咐他随 时用的。上下铺的人都换了,茶几上只剩下了他的水杯。水杯也是妈妈给的,一个喝空了蜂蜜的瓶子,盖着金属盖儿,套着玻璃丝套儿,套儿是姐姐回家时编的。
又踏上站台的时候,是另一个黄昏,他走过自己的车窗——一笔一笔妈妈写的字,都是反向的。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87105
作者: 莫毒枭 赞同: 107
对我最有感触的,是“古诗十九首”里,“行行重行行”的结句。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小时候乍一看,觉得有些搞笑。你前面说了那么多,又是“与君生别离”啊,又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啊。最后跟我说,别的啥也不讲了,希望你努力吃顿好的,这不是
逗我么。
后来长大了,逐渐体会了原文意思,就能试图理解。譬如,是啊,读高中住校的时候,不但周末回去妈妈都做好吃的,哪怕周日下午返校,有时也给我带各种水果甚至是饭(学校
有微波炉)。说实话,我高中的饭堂水准颇高,我没见过国内哪个高中或高校超过它,但妈妈依然希望我能吃得更好。所以真的关心人,不就是千言万语一句话,“努力吃点好”
的么?
但这些只是理解,还没到体会。
多年以后,我毕业参加工作。因为上班时间不固定,有时甚至要忙到九点多才离开。爸爸是12月生日的,离婚后就没跟我和妈妈住一块了,但我们经常来往感情也很好。那天我
特别忙,到了九点多去一个小面馆点了一份面,然后掏出手机给爸爸打电话祝生日快乐。
爸爸一接电话,我就知道他喝酒了,说话有些含糊。他以前虽然也喝,但近几年非常少,估计是今天高兴。我祝他生日快乐后,问他是不是又喝酒了。他说,今天佛山的亲戚过来
了,特别高兴,就喝了一些。然后没让我说话,自己继续在那絮叨。“啊,我有跟他们说你打了电话来,你现在是大孩子了,上班了,很忙。所以啊,心意也到了。我希望你没什
么别的,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就好,啊。”
我一边听,一边止不住眼泪就下来了。我很少哭,更不用说豆大的泪珠啪踏啪踏地往下掉的。但我听着喝醉酒的爸爸说的话,哪怕是生日,他都惦记着我,希望我平安幸福。我不
想让面馆里的人看到,以为我出了什么事。但我真的控制不住,嘴角往下抽着,眼泪不停地流。后来送面来的小哥,还贴心地给我拿了一包纸巾。
到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努力加餐饭”。当你真的牵挂与深爱另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就是那么平凡甚至略显单调的期许。年少时不懂,还调笑怎么如此浅白。而今回首,才知
道里面的真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49586
作者: 铁砣水上漂 赞同: 36
《聊斋》蒲松龄原版的。
长大了才感受到,这里有《阿宝》一文后面的评语: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57710
作者: 各站停靠 赞同: 6
逍遥游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03469
作者: 孔兰芳 赞同: 2
今已亭亭如盖矣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20859
作者: 于金源 赞同: 10
老王 ——杨绛
年华易老,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依旧。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 的惶恐,因为他是 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 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 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塌败 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 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 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 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 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 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 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 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 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 回民 ,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105519
作者: 王鹏 赞同: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上学时偏爱词藻华丽的诗句,感觉背起来更有学问。长大了,反而更喜欢这种简单朴实,细思之却意味深长的诗句,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可能是老了吧。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239805
作者: 笛励 赞同: 13
《我与地坛 》 史铁生
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 求与嘱咐。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 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 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 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 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分割线————————————————————
高中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朗读这些内容的时候,她几次红了眼睛,当时我们都没有什么感觉,就觉得作者描写的挺细。
可等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再回头看这篇文章,每次看,每次都红了眼睛。
写的太好。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77314
作者: merlu 赞同: 30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好似马克思
被说多了
就觉得恶心
小时候从来没觉得他有什么稀奇
后来有一天取出家里的唐诗集
一读将进酒
当时的感觉就是
wtf
这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心胸豁达之人
大悲大愁如穿肠酒肉
杯酒下肚便可解忧
因为自信和才华在便无所畏惧
那样的气度
中国两千年来只有大唐有啊
那样的盛世
国民的自信和乐观
实在是除了一个极为富庶繁荣和平昌盛的社会所不具备的
今日竟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社会
今天人人被经济发展扼住喉咙
所谓发达的西方社会也是问题诸多
愁愁愁
借酒浇愁愁更愁
却不在有李太白那般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的果决
和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07356
作者: 付惺 赞同: 7
《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当时的语文老师说,这一课应作为初中教育的第一堂课。正所谓先成人,后成才。
现与诸位知友共享,以此怀念我们逝去的青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82235
作者: 江思稻 赞同: 1
《阿信》。
书难找,有同名电视剧。
从六岁到八十岁,讲了一个女人的坚韧的一生。
私以为比《大宅门》要宽广深刻。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68923
作者: 康定四季 赞同: 1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 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前学这篇课文时两个感觉:一是太难背了,二是不明白他登个山有啥好叽歪的。
现在多些体验,就觉得这段话说得太好了。时而志不坚,时而力不足,走至昏惑处,也常生胆怯,别人懈怠,跟着也没勇气前行,然后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得到的东西也不赖
。”然而事实上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我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尽吾志”是一个难达的境界,诱惑太多,助力太少,往往要靠自己,并且是极坚毅之人才能做到,故称“人之所罕至焉”。多少人敢说“问心无愧”?很多“我尽力了”都是骗
人欺己的借口罢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58636
作者: ZW HU 赞同: 8
身无长饥,父母何曾亏我?
身无长物,我何以报父母?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91224
作者: 黄雁捷Anton 赞同: 12
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
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
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
遂杀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29933
作者: 四悔斋主人 赞同: 0
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
大约和的确在这里共用矛盾吗?
答冒号不矛盾,大约表示作者当时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并没有亲眼见到孔乙己的死亡,大约只能表推测;而的确表示在当时那个黑暗的年代,像孔乙己这样放不下自己读书身份
的人,死亡是他终将走向的结局,大约和的确在这里共用不矛盾句号。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06395
作者: 这么巧你也来飞啊 赞同: 1
鲁迅全套...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41522
作者: 阿猫 赞同: 9
孔夫子说《诗三百》:哀而不伤。古诗十九首,也大抵如此。
人事无常啊,年命不济,“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年轻的时候不懂啊,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大把的时间啊,世界终究是我们的,一恍惚,
昨天身边的人还高歌畅饮,今日只我踽踽独行。
曾经我也以为会白头到天荒地老啊,可是死了的天人永隔“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活着的遥遥无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磨损的过程啊,你
跟我说离别是为了重逢,可是有些人就是永无归期。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故人此去,相见无期,却也只轻描淡写,平淡处见深情,他告诉你,思念不一定要撕心裂肺嚎啕大哭,也可以如此隐忍
,是不能诉与的知的内伤。
大概是一个的生活久了吧,不爱说话,不爱表情达意,不爱华丽的语言,反倒是容易被这一股真诚质朴的感情打动,我最爱的一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与君共勉。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65100
作者: Terrence Hu 赞同: 20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58147
作者: 司马嘉 赞同: 10
张爱玲的《小团圆》。
小学五年级还是六年级,小团圆第一版出的时候我强撑着看完了。当时的感觉就是不好看,不知所云,有些句子是好的但是故事没有连续性。那时我以为张爱玲长篇远不如她的中
短篇。
高三毕业的那年暑假无聊得很,我就随手拿了小团圆随手一翻,说起来丢脸,反正那天下午哭得一抽一抽的。
说起来其实故事也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当时产生了一些共鸣。我一直觉得,童年生活很幸福的人,是比较难理解张爱玲的。童年时候安全感的缺失,会伴随人的一生在成长后也很
难补得回来。那种放佛被全世界抛弃的彷徨无措贯穿了小团圆,书中很多描写令我感同身受。在有些时候,我几乎要惊呼出声,这件事情和我经历的怎么那么相似。
当然我的人生并没有张爱玲那么多波折,然而我的确在书中看到了我自己。
三观尚未形成而又比较敏感的孩子们还是不要过早看张爱玲的书了,隐患比较大。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23544
作者: 山中鹿之介 赞同: 1
《史记》《后汉书》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34780
作者: 岑沧 赞同: 137
《项脊轩志》我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一个很帅很文艺的男子,他在课上给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了这篇课文,读到最后声有哽咽,可是那时我觉得他是在纯粹搞笑,他跟我们说
能与这篇文章相媲美的少之又少,我只觉得自己脑回路和他不一样…
可是现在虽然我尚读大学,前几个月再次巧合的看见“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句话,突然感觉自己懂了一些,悲伤了一些,也许是大学有了
第一次谈恋爱经历的缘故,也许是自己逐渐长大,家中长辈渐渐显出老态的缘故。时常会有人夸赞羡慕我家庭和睦美满,家中老人都是那么健康积极,可是真的越长大心中的恐惧
越大,我时常希望时间停止,让我享受这世间少有的团圆,却明白时间不可止,结局已成定事。
我想我以后会每隔一个年龄段就再读读这篇文章,也许我到三十而立,和我的语文老师一般大的时候,也会有哽咽之声。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64762
作者: 王清圆 赞同: 15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当时只道是寻常,后来却常常想起这句话,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66703
作者: 五木 赞同: 11
小时候,《灌篮高手》和《足球小将》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14832
作者: 飞飞李呀 赞同: 1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奴去也,莫牵连.
啊奴去也,莫牵连.
--------出自《红楼梦》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74056
作者: 涌柳 赞同: 7
-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 迎来日出,送走万霞
- 踏平坎坷,成大道
-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 几番番春秋 冬夏.
- 你尝尝酸甜 苦辣.
-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 翻山涉水两肩双滑
- 这里累点人记常
- 一路嚎歌,向天涯,向天涯
- 几番番春秋 冬夏.
- 你尝尝酸甜 苦辣.
-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63465
作者: 月白 赞同: 9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88853
作者: moumou liang 赞同: 10
第一节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
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第二节
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天经地义,
也许更为诱人
因为它充满荆棘,需要开拓;
然而这样的路过
并未引起太大的改变。
第三节
那天清晨这两条小路一起静卧在
无人踩过的树叶丛中
哦,我把另一条路留给了明天!
明知路连着路,
我不知是否该回头。
第四节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小时候读这首诗的时候,以为自己理解了。但是其实自己一点都没有懂里面到意思。随着高考、大学、研究生、还有现在工作。遇上了无数到选择。不断观望,有后悔有沮丧。但 是我还是不断到向前。现在拥有到就是你做出到最好到选择。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87432
作者: 褚式清 赞同: 4
鲁迅的《阿Q正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07930
作者: 钟敏瑶 赞同: 8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14162
作者: 天浮洛洛 赞同: 3
红楼梦 小时候看觉得有些晦涩 最近拿出来一翻竟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打算重读一遍。
但强推《项脊轩志》和《我与地坛》。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文章。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当时读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在课堂上。还怕别人发现会笑我╮(╯▽╰)╭
因为合欢树去看了我与地坛 史铁生的文字朴实厚重 饱含回忆与深情。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19546
作者: 唧唧复唧唧 赞同: 0
《背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10874
作者: 兰阳 赞同: 4
“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29352
作者: Scyu 赞同: 2
我感觉小学课本上的都挺好,现在没事也会拿来看一看,感觉写的真不错,心灵似乎也得到了净化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63685
作者: 如故 赞同: 4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06747
作者: 安然 赞同: 15
《But you didn't》
Remember the day I borrowed your brand new car and dented it? I thought you'd
kill me,
but you didn't.
And remember the time I dragged you to the beach,and you said it would
rain,and it did.
I thought you'd say,
"I told you so."
But you didn't.
Do you remember the time I flirted with all the guys to make you jealous,and
you were.
I thought you'd leave,
but you didn't.
Do you remember the time I spilled strawberry pie all over your car rug.
I thought you'd hit me,
but you didn't.
And remember the time I forgot to tell you the dance was formal and you showed
up in jeans.
I thought you'd drop me,
but you didn't.
Yes, there were lots of things you didn't do.But you put up with me,
and loved me,
and protected me.
There were lots of things I wanted to make up to you when you returned from
Vietnam.
But you didn't.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76696
作者: 叶之帆 赞同: 1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96443
作者: 洛神 赞同: 10
小学的课文《一厘米》。
讲的是捉襟见肘的妈妈带孩子去游玩,结果被告知孩子已经超过免票的身高的故事。
小时候读着没有什么感觉,等长大了,慢慢能体会妈妈的那句
“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一个两毛钱车票都会省下的普通的母亲,拒绝了5块钱的赔偿,只是在那个夏日里想告诉自己的孩子,妈妈没有错。很细微,却真的很质朴。
后来回想起这篇的时候,总是觉得笔触温柔感情含而不露,才发现是毕淑敏的作品。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33989
作者: 还读我书 赞同: 2
朱青生《十九札》,上大学时看的,觉得都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意思;毕业以后又拿出来翻翻,忽然觉得大学时要是真把他说的看进去了,收获会大不少。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31696
作者: 胡俊强 赞同: 37
卡夫卡的《变形记》不上班无法感受其中所说的压力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038796
作者: 帅却靠才 赞同: 6
《百变小樱》
老实说小时候就当魔法少女看,以为百变说的是衣服。
直到高中重新回想,发现这部漫画的 百变,指的是性向!
BL、百合、早恋、师生恋、表姐暗恋表妹、青梅竹马恋、三角恋、兽兽恋、人兽恋、跨次元恋(人和卡片),乱伦、穿越恋、爷孙恋、恋尸……简直是涨知识的宝典啊!
特别是这部漫画的炒冷饭篇,更炫酷啊,一边努力证明地球是圆的,一边还要防止跟自己一毛一样的人挖墙脚当小三,顺手还附带了
四月一日跟侑子的办公室女老板+男员工PLAY 。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60088
作者: 江海寄余生 赞同: 2
大约两个月前,当时情绪相当之低落,诸多事情烦心。关系很不错的几个室友(也是多年的同学)相继毕业离校,天天晚上回宿舍空荡荡,无聊;实验室赶项目中期检查的事,也 是忙得焦头烂额;再加上产生了一点人生错觉,自作多情,情感不顺。
反正就是各种糟心。然后也是在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了: 24岁的时候你在哪?做什么?爱着谁或牵挂着谁?对未来有期待么? - 等于零的回答 。朱自清的《匆匆》,熟悉的文字,再读起来 ,真是百感交集。因为恰好过几日就是整24岁的生日,且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加上前文所述种种。心情无以言表,简直就如作者般“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当时写了一篇略消极的文字: 24岁的时候你在哪?做什么?爱着谁或牵挂着谁?对未来有期待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 。过后,又更新了两次。
如今已过去两月,一切还算平顺,工作的事大势底定,感情的事,随缘。回过头来看,觉得当时略矫情,文就不删了,毕竟是过去的自己。于《匆匆》一文,真是切身体会,写的 真好!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66036
作者: 阿怪他长得好帅 赞同: 1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42087
作者: 别人 赞同: 8
小学时候语文课本上有很多要背的谚语,那时候不懂,只觉得老师要检查,所有就学舌一般的背诵。前阵子有天,突然想起了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就觉得这辈子,能遵循这三句话,也是大大的不容易啊。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62114
作者: 花开堪折直须折 赞同: 0
我能不能说个反的:小时候深以为然的一些话,现在想想并不是那样
1. 强扭的瓜不甜。
古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人当初虽然有自己喜欢的人却不得补遵循父母之命行事的,后面也不一定不幸福啊。(其实父母毕竟是过来人,比年轻的我们懂得还是要多一些
,相对来说,看的更理性和深远一些)
还有《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说的一句话,“我偏要勉强”。
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中国古代大部分的道理都是通过推理得来的,圣人们也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来说出这些话,然后因为其是圣人,他说的话也就被后人所颂扬。但这些道理并不是建立在实证基
础上的。
孟子这句话,小时候常常拿来激励自己,吃苦受罪是好事,这是在磨练自己。。现在想想,呵呵哒。
从实证来说,现在的高层领导,哪一个不是一辈子一帆风顺,起点比别人高一截(有的是一大截),爬的比别人快,遇见N多个贵人的提携,才能跑到那个位置的。苦其心志,劳
其体肤?中间稍微遇见个挫折和磨难,基本都不可能有现在的位子。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65275
作者: 男爵兔 赞同: 129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44432### 作者: 匿名用户 赞同: 2
初中的一片课文 沈复浮生六记的童趣
原文如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
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
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
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驱之别院后面被和谐)
当时想想:童趣?哪里有趣了。
那是因为课文到此就为止了。
可原著后面接下来的一段写的是:
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吴俗称阳曰卵),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哈哈哈哈哈 真是童趣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962145
作者: 艾兵 赞同: 13
孩子爱玩的天性从来不会因为一些苦心的谆谆教导而泯灭,所以,他们对于课本中我们所谓的精华从未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只觉得那是一种为提炼某些中心思想而做的所谓正文,
不觉可惜。
于是事情还是这样发生了,尽管我们不想承认那些在我们看来原本已经出现在生命中的细节,那些已经有答案的事情,没有准备也就猝不及防。但还是要感谢这些我们原以有印象
的内容,在我们孩童时期就扎根于思维深处,等待某一个点某一个时刻的揭秘。所以,谢谢我们能够重新找到这些细节,来指导人生。
印象最深的东西倒是不少,暑假期间也曾将自己的初高中课本都拿出来翻了一遍,闻着旧书的味道,看着泛黄的文字,你才能体会到课本编委会为这数十篇文章到底花费了多少心
思。不过要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两篇文章,一篇是富兰克林写的《哨子》,一篇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当时便有很深的认识,并且对我来说这些年
里真的是学到不少。
《哨子》-富兰克林
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一个男孩吹哨子的声音吸引住了,于是我用所有的铜币 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我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 钱。他们还告诉我,用那些多付的钱,我不知道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大伙儿都取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不过 ,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
我长大了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 荣禄 ,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侍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于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事,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同乡们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我说,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 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在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了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需求,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我就说,误入歧途的人 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当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收入的水平,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借债,最后以被投进监 狱而告终,我说,天啊!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到一个漂亮温顺的姑娘相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而嫁给一个生性恶劣、 人面兽心 的丈夫,我说,多么遗憾呀,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哨子》是一篇关于诱惑的文章,或者说不仅仅于此。孩子总有一种关于新奇,特别的感受,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也并非理性,但常常是随心而动。面对诱惑,孩子是容易骗的,
或许我们这些人会笑孩子傻,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经验提升,我们这些人却并没有变得比孩子更聪明,头脑也并没有变得更加理性,热泪盈眶做作亦虚情假意。孩子的欲望说
到底也不过少年心性,但自认高明的大人们你们又能做出多理性的选择呢。他们寻欢作乐,或者沉迷外表,或者迷恋权位,为了某些虚幻的东西不惜一掷千金,不能够理性选择,
那么我们这些人又怎么能够口口声声做出比孩子更美好的回答。“哨子”或许看上去美好还能给人快感,但是你在口里衔着哨子的时候,呼出悦耳音乐的时候是不是也一样在注视
着他人的目光,得到全新的骄傲与满足,难道你真的能够让周围人为这短暂的声音而激动落泪,抑或是因此而高人一等,不会是为着自己的选择而选择。
哨子,哨子,无数的哨子在人的欲望之中吹响。孩子的是小哨子,大人的是大哨子。一个哨子,两个哨子,谁又能说自己真正钟情于哪一个哨子。每当我们心中的哨子响起来的时
候,我们该警惕现实中的哨子。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 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 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这篇文章的精美之处对我来说莫过于后面的内容。王安石在游览褒禅山的后洞时,几人一同前往,但随着进入的越深,进去的越困难,几个人也就更加懈怠,一个人想出去于是所
有人都开始退缩,尽管王安石个人并不想走但最终也就出去了,然后又后悔没有坚持走完这一场,没有尽兴。
所以后来得出世间的美好常常在偏僻险峻的地方,那里人迹罕至,如果没有一定的意志是不会找得到的,但同时又强调“力”这一层事物,没有外力的凭借也不会看到神奇的美景
。所以要得见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一是要意志的坚定与操守,一是要有外力的凭借与等待,这两点缺一不可。看似游览山峰寻求奇观,又或者并非要看看风景,更像是要成就一番
事业的样子,志与力的依托。
又提到他人,这里面有一个“怠”的问题,或是懈怠或是他人对自己的影响,总归是不能“随以怠”,倒是有点不要在乎的意思,重点是跟随内心。但是,假若不逢天时,地利人
和的努力也有时时走向崩溃的可能。“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才算是无悔矣,这是作者所得到的,我们所得到的。
这倒是颇有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意思: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 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虽然王安石并没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也更没能赢得最终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但一个人这样为了信念并保有力气去努力做出自己的奋斗,那么还能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无悔矣。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85626
作者: 公孙熊 赞同: 4
1、
北漂时,某一天加班。回去的地铁车厢里,也就寥寥几人。车厢里灯影随着车体摇晃,我低头瞧见自己的影子,突然就冒出一首诗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回去以后,自己一个人喝了个醉……
2、
父亲五十岁去世。葬礼之后,我脑子里只有一句:
人生五十载,如梦亦如幻……
现在一直觉得,我大概也就只能有五十岁的寿命吧。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46725
作者: 并不叫广塬 赞同: 2
城南旧事,初中看过电影,高中看了原著,现在又反复看了两三遍。很好看。嗯。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72887
作者: 须臾 赞同: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25067
作者: 解语 赞同: 6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寒露 秋分 白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86616
作者: 李嘿嘿 赞同: 2
《饮水词 》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31765
作者: 了无歌 赞同: 3
Super star 的歌词,我们当时都知道这首歌很火,可有几个人去认真推敲歌词?
笑就歌颂,一皱眉头就心痛.
我没空理会我,只感受你的感受.
你要往哪走?把我灵魂也带走,它为你着了魔,留着有什么用?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主宰,我崇拜,
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能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我这颗小星球,就在你中转动.
请看见我,让我有梦可以做,
我为你发了疯,你必须奖励我.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能爱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是意义,是天是地是神的旨意,
除了爱你,没有真理.
你是火,是我飞越的尽头,
没想过要逃脱,为什么我要逃脱.
谢谢你给我,一个快乐的梦游,如果我忘了我,请帮忙记得我.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
You are my super star boy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35283
作者: 扑扑 赞同: 65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温故知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少年不识愁滋味。
却道天凉好个秋。
——好多好多中学要求背诵的古文,后来才慢慢嚼出真味。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632029
作者: 文若凡 赞同: 2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
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
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33671
作者: 张小七 赞同: 8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小时候读这句话的时候以为长大后全世界都是我的,现在才知道这句话就是说的我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去杜甫草堂的时候看到这句眼泪就下来了。
还有就是《呼兰河传》,写的哪是小孩子能理解的大悲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64292
作者: 夹缝中求生存 赞同: 1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无法遇见第二个寂寞的人的寂寞冬天/
独自行走/
独自唱歌/
独自逛街/
独自看着一整个世界狂欢/
人们手牵手地逛着游乐园/
他是她的独一/
我是所有人的无二/
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
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88022
作者: 周瑾 赞同: 3
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84214
作者: 云小霜 赞同: 3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被爹妈催结婚时,突然就想到了这句。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94459
作者: 李腾飞 赞同: 20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23947
作者: Bug凡 赞同: 16
城南旧事
后来看了火的不行的 放风筝的人.
好吧,中东版城南旧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042542
作者: 周猫猫 赞同: 6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86032
作者: 七娃 赞同: 3
必须是西游记。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60921
作者: 涂森破 赞同: 7
年幼时被外祖父外祖母逼背论语,增广贤文。
被祖母传授讲解马克思主义与水晶棺居士思想。
年少时就反儒,反共,
后来历经的事情多了些。
才明白论语与增广贤文,
字字句句都是真理。
分割线故事会来了,
漫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
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
这里扯断玉锁。
噫!
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з」∠)这两个,连起来看实际很有意思。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97392
作者: 蹲角落数蛐蛐儿 赞同: 23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到五。
暑假又翻了翻,不管古今中外长短,都是精华文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25375
作者: 烈焰红唇龙 赞同: 4
作为90后边缘上的人,我几乎是与80后无缝接轨的。
用的是老教材,没经历过课改,听的是旧式录音机而不是walkman。 当时要求我们读的名著,基本上都是老三篇。如今看来,似乎早就陈词滥调,不值一哂。
那段话,却能够倒背如流,依然念念不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很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小就要读这种书,而后来长大,看惯了网上的五毛美分精日欧巴,听了很多自干五工业党的慷慨陈词,似乎愈发憎恶幼时的那种强制教育。
不想,去年年尾与女友匆匆赶上回家的末班火车,车窗外,万家灯火;车窗内,人声鼎沸。女友逗对座的一位小女孩时,发现了她放在桌上的一本书。我征得同意后拿来信手翻了 几页,不想却看到那句话,目光便再也没有移开:
想到这神圣的城市和整个地球,想到没有活到今晚的这个故事的参加者们和他们的孩子们,他们心中便感到一种幸福而温柔的平静,而这种平静正把幸福的无声的音乐撒向周围。
————《日瓦戈医生》
此时,我再想到幼时几乎倒背如流的那段话,突然间眼角有些湿。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49550
作者: 画眉 赞同: 20
我与地坛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888602
作者: 梁萧 赞同: 11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太阳会一会远一会近移来移去,我们要追着太阳不能离它太远,所以注定了要一生都花在奔波上,真正能停下来生活的日子只有一点,不过我在路上都会一 直想着,为着这一点的相聚时光我都会尽力的飞翔。”
“你说每年的路上都有许多鸟不能到达。”
“那不会是我了,我还年轻,但我的父母……我会跟着他们,当他们飞不动了,他们会掉进大海里,我知道终于有那么一天,没有翔鸟是死在窝里的,我们在大洋上空飞越,直到 最后投入大洋,就是这样。”
“阿笨为什么你忽然懂了这么多?”
“从我知道我会长大的那一天起吧。”阿笨握住松鼠的手,“我们都会长大的,那时我们就更漂亮了,虽然那漫长的旅途中我们会变的衰老,但为了那生命中最绚丽的年华我们都 会不后悔的奔向那一刻的。是吗?”
悟空传看了很多遍,以前总是喜欢看孙悟空的挣扎。现在再看,这一段反而更触动。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24429
作者: Cilyn果 赞同: 4
小初课本里所有鲁迅的文章
后来再读《呐喊》《朝花夕拾》,觉得以前真是糟蹋鲁迅先生的文章了。。。
还有许多文言文,比如写景叙事的《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再比如《出师表》《陈情表》,语言不如骈赋华丽,逼格看上去不高,以前觉得无聊透了,后来才发现透 过文章所看到的情怀和人格。
附鲁迅《端午节》,当年被老师逼着看名著的时候,看了这一篇就弃了,满脑子的“不知所云”,后又重读,感慨颇深。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似的;而且不但说,的确也盘据在他脑里了。他最初说的是“都一样”,后来大约觉得欠稳当了,便改为“差不多”, 一直使用到现在。
他自从发见了这一句平凡的警句以后,虽然引起了不少的新感慨,同时却也得到许多新慰安。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在先是要愤愤的,但现在却就转念道,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 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又如看见兵士打车夫,在先也要愤愤的,但现在也就转念道,倘使这车夫当了兵,这兵拉了车,大抵也就这么打,便再也不放 在心上了。他这样想着的时候,有时也疑心是因为自己没有和恶社会奋斗的勇气,所以瞒心昧己的故意造出来的一条逃路,很近乎于“无是非之心”,远不如改正了好。然而这意 见,总反而在他脑里生长起来。
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其时大概是提起关于历史上的事情来,于是说到“古今人不相远”,说到各色人等的“性相近”,终于牵扯到学 生和官僚身上,大发其议论道:
“现在社会上时髦的都通行骂官僚,而学生骂得尤利害。然而官僚并不是天生的特别种族,就是平民变就的。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易地则皆然 ’,思想、言论、举动、丰采都没有什么大区别……便是学生团体新办的许多事业,不是也已经难免出弊病,大半烟消火灭了么?差不多的。但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
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或者是以为这话对;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 绰就是兼做官僚的。
而其实却是都错误。这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虽说不平,又只是他的一种安分的空论。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 人。总长冤他有神经病,只要地位还不至于动摇,他决不开一开口;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 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直到听得同僚过分的奚落他们了,这才略有些小感慨,后来一转念,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于是也就释然了。
他虽然也缺钱,但从没有加入教员的团体内,大家议决罢课,可是不去上课了。政府说“上了课才给钱”,他才略恨他们的类乎用果子耍猴子;一个大教育家说道:“教员一手挟 书包一手要钱不高尚”。他才对于他的太太正式的发牢骚了。
“喂,怎么只有两盘?”听了“不高尚说”这一日的晚餐时候,他看着菜蔬说。
他们是没有受过新教育的,太太并无学名或雅号,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称呼了,照老例虽然也可以叫“太太”,但他又不愿意太守旧,于是就发明了一个“喂”字。太太对他却连“ 喂”字也没有,只要脸向着他说话,依据习惯法,他就知道这话是对他而发的。
“可是上月领来的一成半都完了……昨天的米,也还是好容易才赊来的呢。”伊站在桌旁,脸对着他说。
“你看,还说教书的要薪水是卑鄙哩。这种东西似乎连人要吃饭,饭要米做,米要钱买这一点粗浅事情都不知道……”
“对啦。没有钱怎么买米,没有米怎么煮……”
他两颊都鼓起来了,仿佛气恼这答案正和他的议论“差不多”,近乎随声附和模样;接着便将头转向别一面去了,依据习惯法,这是宣告讨论中止的表示。
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教员们因为向政府去索欠薪,在新华门前烂泥里被国军打得头破血出之后,倒居然也发了一点薪水。方玄绰不费一举手之劳的领了钱,酌还些旧债,却还缺 一大笔款,这是因为官俸也颇有些拖欠了。当是时,便是廉吏清官们也渐以为薪水之不可不索,而况兼做教员的方玄绰,自然更表同情于学界起来,所以大家主张继续罢课的时候 ,他虽然仍未到场,事后却尤其心悦诚服的确守了公共的决议。
然而政府竟又付钱,学校也就开课了。但在前几天,却有学生总会上一个呈文给政府,说:“教员倘若不上课,便不要付欠薪。”这虽然并无效,而方玄绰却忽而记起前回政府所 说的“上了课才给钱”的话来,“差不多”这一个影子在他眼前又一晃,而且并不消灭,于是他便在讲堂上公表了。
准此,可见如果将“差不多说”锻炼罗织起来,自然也可以判作一种挟带私心的不平,但总不能说是专为自己做官的辩解。只是每到这些时,他又常常喜欢拉上中国将来的命运之 类的问题,一不小心,便连自己也以为是一个忧国的志士:人们是每苦于没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差不多”的事实又发生了,政府当初虽只不理那些招人头痛的教员,后来竟不理到无关痛痒的官吏,欠而又欠,终于逼得先前鄙薄教员要钱的好官,也很有几员化为索薪大 会里的骁将了。惟有几种日报上却很发了些鄙薄讥笑他们的文字。方玄绰也毫不为奇,毫不介意,因为他根据了他的“差不多说”,知道这是新闻记者还未缺少润笔的缘故,万一 政府或是阔人停了津贴,他们多半也要开大会的。
他既已表同情于教员的索薪,自然也赞成同僚的索俸,然而他仍然安坐在衙门中,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至于有人疑心他孤高,那可也不过是一种误解罢了。他自己说,他是自 从出世以来,只有人向他来要债,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所以这一端是“非其所长”。而且他最不敢见手握经济之权的人物,这种人待到失了权势之后,捧着一本《大乘起信论 》讲佛学的时候,固然也很是“蔼然可亲”的了,但还在宝座上时,却总是一副阎王脸,将别人都当奴才看,自以为手操着你们这些穷小子们的生杀之权。他因此不敢见,也不愿 见他们。这种脾气,虽然有时连自己也觉得是孤高,但往往同时也疑心这其实是没本领。
大家左索右索,总算一节一节的挨过去了,但比起先前来,方玄绰究竟是万分的拮据,所以使用的小厮和交易的店家不消说,便是方太太对于他也渐渐的缺了敬意,只要看伊近来 不很附和,而且常常提出独创的意见,有些唐突的举动,也就可以了然了。到了阴历五月初四的午前,他一回来,伊便将一叠账单塞在他的鼻子跟前,这也是往常所没有的。
“一总总得一百八十块钱才够开销……发了么?”伊并不对着他看的说。
“哼,我明天不做官了。钱的支票是领来的了,可是索薪大会的代表不发放,先说是没有同去的人都不发,后来又说是要到他们跟前去亲领。他们今天单捏着支票,就变了阎王脸 了,我实在怕看见……我钱也不要了,官也不做了,这样无限量的卑屈……”
方太太见了这少见的义愤,倒有些愕然了,但也就沉静下来。
“我想,还不如去亲领罢,这算什么呢。”伊看着他的脸说。
“我不去!这是官俸,不是赏钱,照例应该由会计科送来的。”
“可是不送来又怎么好呢……哦,昨夜忘记说了,孩子们说那学费,学校里已经催过好几次了,说是倘若再不缴……”
“胡说!做老子的办事教书都不给钱,儿子去念几句书倒要钱?”
伊觉得他已经不很顾及道理,似乎就要将自己当作校长来出气,犯不上,便不再言语了。
两个默默的吃了午饭。他想了一会,又懊恼的出去了。
照旧例,近年是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一面走,一面掏着怀中,一面大声的叫道:“喂,领来了!”于是递给伊一叠簇新的中交票,脸上 很有些得意的形色。谁知道初四这一天却破了例,他不到七点钟便回家来。方太太很惊疑,以为他竟已辞了职了,但暗暗地察看他脸上,却也并不见有什么格外倒运的神情。
“怎么了?……这样早?……”伊看定了他说。
“发不及了,领不出了,银行已经关了门,得等初八。”
“亲领?……”伊惴惴的问。
“亲领这一层,倒也已经取消了,听说仍旧由会计科分送。可是银行今天已经关了门,休息三天,得等到初八的上午。”他坐下,眼睛看着地面了,喝过一口茶,才又慢慢的开口 说:“幸而衙门里也没有什么问题了,大约到初八就准有钱……向不相干的亲戚朋友去借钱,实在是一件烦难事。我午后硬着头皮去寻金永生,谈了一会,他先恭维我不去索薪, 不肯亲领,非常之清高,一个人正应该这样做;待到知道我想要向他通融五十元,就像我在他嘴里塞了一大把盐似的,凡有脸上可以打皱的地方都打起皱来,说房租怎样的收不起 ,买卖怎样的赔本,在同事面前亲身领款,也不算什么的,即刻将我支使出来了。”
“这样紧急的节根,谁还肯借出钱去呢。”方太太却只淡淡的说,并没有什么慨然。
方玄绰低下头来了,觉得这也无怪其然的,况且自己和金永生本来很疏远,他接着就记起去年年关的事来,那时有一个同乡来借十块钱,他其时明明已经收到了衙门的领款凭单的 了,因为恐怕这人将来未必会还钱,便装了一副为难的神色,说道衙门既然领不到俸钱,学校里又不发薪水,实在“爱莫能助”,将他空手送走了。他虽然自己并不看见装了怎样 的脸,但此时却觉得很局促,嘴唇微微一动,又摇一摇头。
然而不多久,他忽而恍然大悟似的发命令了:叫小厮即刻上街去赊一瓶莲花白。他知道店家希图明天多还账,大抵是不敢不赊的,假如不赊,则明天分文不还,正是他们应得的惩 罚。
莲花白竟赊来了,他喝了两杯,青白色的脸上泛了红,吃完饭,又颇有些高兴了,他点上一支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
“那么,明天怎么对付店家呢?”方太太追上去,站在床面前,看着他的脸说。
“店家?……教他们初八的下半天来。”
“我可不能这么说。他们不相信,不答应的。”
“有什么不相信。他们可以问去,全衙门里什么人也没有领到,都得初八!”他戟着第二个指头在帐子里的空中画了一个半圆,方太太跟着指头也看了一个半圆,只见这手便去翻 开了《尝试集》。
方太太见他强横到出乎情理之外了,也暂时开不得口。
“我想,这模样是闹不下去的,将来总得想点法,做点什么别的事……”伊终于寻到了别的路,说。
“什么法呢?我‘文不像誊录生,武不像救火兵’,别的做什么?”
“你不是给上海的书铺子做过文章么?”
“上海的书铺子?买稿要一个一个的算字,空格不算数。你看我做在那里的白话诗去,空白有多少,怕只值三百大钱一本罢。收版权税又半年六月没消息,‘远水救不得近火’, 谁耐烦。”
“那么,给这里的报馆里……”
“给报馆里?便在这里很大的报馆里,我靠着一个学生在那里做编辑的大情面,一千字也就是这几个钱,即使一早做到夜,能够养活你们么?况且我肚子里也没有这许多文章。”
“那么,过了节怎么办呢?”
“过了节么?——仍旧做官……明天店家来要钱,你只要说初八的下午。”
他又要看《尝试集》了。方太太怕失了机会,连忙吞吞吐吐的说:
“我想,过了节,到了初八,我们……倒不如去买一张彩票……”
“胡说!会说出这样无教育的……”
这时候,他忽而又记起被金永生支使出来以后的事了。那时他惘惘的走过稻香村,看见店门口竖着许多斗大的字的广告道“头彩几万元”,仿佛记得心里也一动,或者也许放慢了 脚步的罢,但似乎因为舍不得皮夹里仅存的六角钱,所以竟也毅然决然的走远了。他脸色一变,方太太料想他是在恼着伊的无教育,便赶紧退开,没有说完话。方玄绰也没有说完 话,将腰一伸,咿咿呜呜的就念《尝试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44484
作者: A Cybertron 赞同: 7
《光荣与梦想》(曼切斯特),描写美国20世纪发展进程的,初二读的,如今在美国,每每遇到关于美国历史的事儿,感叹那时读书还是理解太浅,不建议小孩读大部头;
不过,这本书的确影响了我的美国观,也让我懂得美国是“古代史的矮子,现代史的巨人”这个道理,相比之下,中国在现代史里还有大量的社会细节,需要补课。
《第三帝国兴亡史》(夏伊勒),也是初二初读的,只记得大致脉络,不过开始懂得用时间对照对比中外,后来大学读经济,就“喔,经济危机的全球蔓延是酱紫滴”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44930
作者: 花小慕 赞同: 14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青埂峰偈》曹雪芹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水调歌头》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致橡树》舒婷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背影》朱自清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挽歌》陶渊明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浣溪沙》纳兰性德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我们小时候,许多珍宝横陈眼前而不觉,只有等到多年后,经历过,才能发觉,原来我已经目睹过很多沧桑悲凉和很多美好。。。。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73467
作者: 周欣宇 赞同: 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38060
作者: 果冻小人儿刘陶然 赞同: 2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 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 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95233
作者: 熊三先生 赞同: 4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18825
作者: 尚美 赞同: 5
蒋捷 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06991
作者: 赵返 赞同: 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173686
作者: UMAMI 赞同: 2
朱自清《荷塘月色》
下面为节选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
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还有朱自清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
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
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
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
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
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
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
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
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
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
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
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21221
作者: Guiran Niu 赞同: 12
鲁迅的杂文。
小时候觉得用词生涩还要背诵,考试时还要分析某一句话的含义,真是烦死他了。
高中的时候再读,发现他描写国人和社会的丑陋面那叫一个稳准狠。你现在再找一句话让我分析,我估计写的比答案都多…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15820
作者: 蛋黄 赞同: 4
受戒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83253
作者: 黄绿红粉 赞同: 2
很多诗文如今懂得了个中滋味,无比感谢语文课本的编者们用心良苦的遴选,感谢当年的教育。当初自己不懂,被迫接收的这些东西,在长大后突然冒出潜意识,让人领略其中况 味,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02080
作者: 杨肖 赞同: 1
好嘴杨巴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21333
作者: 张建深 赞同: 9
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夏季罢了,本想把一些错过的,没记录的,都在随笔里边一一道来。最近听到了一首诗,一开头,作者是先把那段话给翻译了一遍,我看着那段话。并没有感 到什么特别的感觉,甚是普通。直到我看到了原话,原话是源之于汉乐府的,我在这里复制来,以作纪念。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如此磅礴大气,对爱情的追求,是我等凡人不敢说的。这些美得不可言喻的诗句一旦翻译成现代文,顿时失去了大部分趣味,除了丧失韵味以外,翻译来,与后译者自身的水平也 有极大的关系。在我看来,十有八九是不可还原其中的一二的。当然不失少部分翘楚的人,类如人巷皆知的王道乾先生,我是在王小波的杂文中得知这位先生的名字,在王道乾先 生的文章的一番熏陶下,对自己的文字就只剩下惭愧二字了。
这样的文字一旦创造出来了,就是一里程碑了,就是一高度了,不存在再创造的这一说了。就好似古诗一样,除了感受它自身的音律美,去格物之外,不存在些捷径了,对此我只 报有感叹的态度,无他。就像这样的一首现代诗,是这样的。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 低下头 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在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南山
这是多美,多美的一首诗啊。我的故乡,我的朋友。我无法言喻它到底多么迷人。我对韵律和节奏的了解甚少,可在这些语句中也能感知一二。将沉重的后悔与轻便的羽毛与搭配 ,是如此的难以说出口。这是张枣的诗。试想,一生中,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沉到那不见光的谷底,如此地懊悔,一直的摇头,难过,在余生中,内心忐忑不安的,就那般沉重。 而在这样的诗中,用了羽毛,那似乎没有重量的东西,那轻薄如自由,那洁白并美丽的羽毛。将它俩恰巧地安排在了一起,我除了说巧妙,不停地感慨外,也无能为力了。
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一一道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的日记,或者说,这是随笔。已经很久没有说到自己的生活了,那日复一日,偶然精彩的生活。同时由于自己的拖延,许多 事情发生了,可是忘记记了下来,过了段时间再来回想,许多许多的细节都忘却了,难以拼凑出完整地回忆,就这样,一直没写。现在也不打算娓娓道来了。每天都在看网站,尽 是看些无用的,闲散,不成体系的文章。自己在放暑假以来,笔呢,就没动过几次。说好得跑步,一次都没有。前段时间出去打球,发现自己沦为一个打酱油的角色,除了传球, 竟一无是处。感慨韶华易逝啊。内心有股声音,它在告诉我,不该打球啦,该为了自己的人生而负责拉。从那后,我基本没出去打球之类的。除此之外,就是和朋友出门闲聊,关 于这闲聊呢,我竟发觉,许多的朋友早已渐行渐远了,虽然彼此都在隔壁,但其实根本的东西,比如三观。早已变得不一样,变得如此难以沟通,要我来说,我得引用一段话来解 释这种事情的发生。
这话是这样的:“为什么没人承认,是社会资源地位见识差距变大,你的苦闷他无法理解,他的彷徨在你而言,是变相炫耀。两个人无话可说,只能叙旧,直到过去被反复咀嚼, 淡而无味,又碍于情面,怕被指责势利,还要勉强维持点赞的情分。当然,有很多超越阶级的友谊,但两者的见识和思辨力,一定是对等的。许多年少时闯祸的朋友,只能被拿来 怀念,许多因为恩情而结缘的人,也只适合报恩。朋友是需要交换观点的人,而不仅仅是交换感情。我越来越觉得,要从同路者中寻找朋友,而不是硬拽着朋友一道上路。到了分 岔口,温柔道别就好,过年时发一句“羊年吉祥”,也好过两个人口不对心地把酒话桑麻。”
对这句话,无尽的认同,但因自身的能力有限,没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对这话的赞同。随着年纪渐长,我已到了十八岁,这是初中在军训的时候,教官唱的歌曲里边有的 一个年纪,唱的是教官十八岁出来当兵,面对未来,如此惆怅,我当时觉得十八离我实在实在太遥远了,悄悄地,十八以来到了我的身旁。些许苦痛与浓稠,些许艰辛与无奈,也 可一一品尝。悲与苦如鲠在喉,而这些东西从嘴边一旦拖出口,就三两句结束了,难以开口,难以开口。而除了自己,无人知晓这一切的切肤。未曾亲尝,总会言轻。三言两语怎 能道明说清悲屈。只有一切迎面侵来,人才惊觉一切比预想中更难以承受。痛苦,除非亲历,都是虚传,它永远比想象中更尖更烈。谁人能尽懂,谁人能懂。而那些快乐而不识愁 苦的人,为生活的碎屑而烦恼的人,又岂敢将沉重与剧痛和他们分享,望其懂得与体谅,罢了。唯有自己囫囵吞枣,将其吞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对于那些困难,多少悲伤承受在心头,可始终是无法脱口而出。唯有把酒话桑麻了。日子的咸淡,稍许的悲欢离合,将它埋藏于心底。许多本来想写的东西,现今没过多的精力去 写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49139
作者: 置身 赞同: 1
黑塞的《彷徨少年时》
“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找出被允许和被禁止的事物,有些人疏于思考,懒得为自己的行为把关,他只要不违反别人的禁令就行了,因为这样他可以过得很轻松。还有些人在心中有 一套自己的规则,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以前看到这里没什么感想,偶有一天重新翻阅,感觉说的就是自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84558
作者: 郑鹏飞 赞同: 5
月亮和兔子的故事(相比患得患失,“无有”会更好吧)。还有落难的王子(除了死亡人没有什么难以承受的),最后是“看风景的人”,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梦境里,一切有趣的、伤感的、难忘的细节都在不经意间排队上演。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53751
作者: 姜乩 赞同: 1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满满的同袍友谊啊,当年还以为是男女情诗,你懂我想说的么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46529
作者: Alice Wang 赞同: 4
小的时候看过的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现在看格林童话都觉得特别精彩……
小孩儿和大人的认知本来就不一样。
所以我始终觉得小的时候就多看多背,
很多道理很多情感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很多情感,有些人一生也不能理解,也是好事儿。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01447
作者: Atom 赞同: 0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296563
作者: 橘子小姐 赞同: 43
鲁迅的所有文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12498
作者: 罗洛 赞同: 5
小马过河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44243
作者: 徐天华 赞同: 14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 ,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出自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732835
作者: 李超 赞同: 11
浮生六记,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伤仲永,捕蛇者说,五人墓碑记,游褒禅山记,五柳先生传,春江花月夜。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99849
作者: 沈栓子 赞同: 3
我能说是《岳阳楼记》么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当年读书的时候很讨厌(因为要背诵全文),现在回头看觉得范仲淹文采俊逸胸怀博大。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16874
作者: 祝沿 赞同: 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候只知道背,长大了离家久了,想起来,道不尽呀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65028
作者: 暮气清明 赞同: 14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十八卷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三十八卷
如今深以为然。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15949
作者: 陈雨 赞同: 6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洛阳亲里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26997
作者: 水寒 赞同: 1
贾平凹 废都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21479
作者: 尹清嘉 赞同: 51
辛弃疾的【村居.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完全没什么感觉,直到一次看书又看到,反复读了好多遍,读着读着就觉得心情很好,不自觉微笑。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56714
作者: we we 赞同: 0
朱自清 背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64805
作者: 汤力先森 赞同: 1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捂脸捂脸捂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25104
作者: 葬爱 赞同: 1
《鲁滨逊漂流记》⊙⊙,难道就我一个人觉得吗?-_-||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42133
作者: 张伟琦 赞同: 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03618
作者: 许客 赞同: 0
丰子恺—————《渐》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 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 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 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 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 “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 ,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 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 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 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 ,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 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 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 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 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 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 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 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 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 ,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 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 “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 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 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 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 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 (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18179
作者: 石头 赞同: 2
《围城》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高一,那时我们每周有一节语文课会拿出来让大家读书(书籍自选),然后周末要写读书笔记。当时从家里随便选了一本《围城》带去读。读的时候完全 不理解这本书想要表达什么,也觉得语言怪里怪气的。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写读书笔记是费了半天劲凑才出来了一篇文章,最后写了一句“我觉得我应该是没有读懂这本书。”然后 老师给我的评语是:“我也觉得你应该是没有看懂这本书。”
后来大三的暑假,有一天忽然想起来高中时的这件事,就从网上找来了《围城》。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了,一口气从头读到尾。
时至今日,“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围城中,羡慕着围城外面的人”这句话都会在我心态不平衡时冒出来帮助我调整。还有就是阅读时由于通过体会语言的魅力而带来的乐趣,已经 很久找不到了。
另外再说一本书,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要是我没有打过辩论,可能也无法体会其中看似发散,但实则及其严密的思辨过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93108
作者: 子夜 赞同: 1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有多少人记不清后半句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176631
作者: 理正睿 赞同: 43
王尔德的童话作品。
《星孩》,《渔夫与他的灵魂》,《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等等。
以前只是当成了童话来看,现在再读,却发现深有寓意。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497525
作者: TooYoung 赞同: 10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93178
作者: 子木 赞同: 0
《阿q正传》
再看起来,果不得入赵家门。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71634
作者: 乔韩 赞同: 0
周树人。
西游记。
安徒生童话。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76857
作者: Wingfo 赞同: 0
鬼谷子 还有鲁迅的作品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46149
作者: hyde2 赞同: 1
《边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70191### 作者: 匿名用户 赞同: 1
论辩的魂灵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43407
作者: orgchem saint 赞同: 9
论语啊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14219
作者: Ziyan Wang 赞同: 16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
问:这是什么情形下的对话?
答:多年未见的前恋人。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40325
作者: 袁王超 赞同: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35062
作者: Mig Silent 赞同: 2
怎么都是国内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比较小的时候看了说实话看不太懂,只是一个学渣的日常而已。不明白为何评价如此之高。
现在我的经历早已足够理解这一切的无奈与坚持。
站在麦田里的人,好像天使一般。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233888
作者: 忍者Ninja 赞同: 0
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和诗词。。。。。。。。。。。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19788
作者: 婷大王 赞同: 0
哈哈我可以微微剑走偏锋说我从小就完全觉得课本的文章棒棒的吗?小学肖复兴『荔枝』是最爱
初中感叹张抗抗『地下的森林』太棒于是把这篇课文的几页都撕下来了珍藏(开玩笑我怎么会撕同桌的呢(╰╯))…
以至于现在给小孩纸代课讲课文的时候看他们一脸麻木厌倦 真是觉得心酸啊…我想一个足够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是能够引导孩纸们领略汉语纵横捭阖的温柔的ε=(o`)
对了 觉察鲁迅在文学意义上的伟大还是绝对需要一个冗长的过程的(_)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255236
作者: 杨斌 赞同: 1
《我与地坛》史铁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17265
作者: 苏格拉 赞同: 6
《平凡的世界》
……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007878
作者: Kevin 赞同: 4
王勃,《滕王阁序》: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
,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70286
作者: Stella仓鼠 赞同: 3
《毛毛:小女孩和时间大盗的故事》
小时候读,只觉得“哇啊毛毛好厉害”“毛毛好勇敢哦”“灰先生怎么这么坏呢”……
长大以后再看关于灰先生的隐喻,对比每天996的生活状态,沧桑得泪流满面……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77693
作者: 唐毅 赞同: 4
格物,至知,明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24969
作者: 白桐 赞同: 0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779192
作者: 王子冠 赞同: 3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小时候,我爸会在VCD机里放一张明快的女童声朗诵唐诗的光碟,很多首唐诗听的多了就背下来了。最近脑海里老是单曲循环这首诗,结果发现这么多年过去竟然连当时女童声 的婉转声调都记得一清二楚。当年朗诵这首诗的女童现在也该三四十了吧。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48937
作者: 冰结卢卡斯 赞同: 3
《多情剑客无情剑》
小时候喜欢喜欢金庸远多于古龙,尤其喜欢《天龙八部》,沉醉于各种光怪陆离的高端武学中不能自拔。
我只要闭上眼就能意淫出自己集众多绝世武功为一身的意气风发。我脚踏凌波微步,指弹六脉神剑,翻手间亢龙有悔,不动处斗转星移。
我微笑着说,这位扫地的大师可否一战?
对于愣头愣脑的少年来说,踏入江湖就是为了那天下第一!
相比起来,古龙笔下的武学就没那么斑斓壮丽了,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听起来更像是嘴炮。
当年要不是我家就剩一本《多情剑客无情剑》我没看过,我肯定不会翻开这本名字一看就打不精彩的小说。
的确,那时的我除了不解就是心塞。我不明白为什么里面的人都矫情的一比,话都不好好说;我也很愤怒为什么小李飞刀说的那么厉害,却总是沦落的最惨。
大侠怎么能寂寞潦倒呢?就算断了一只手,还能悟出黯然销魂掌,就算被围困少室山,也能独战群雄,这样的好汉才能算得上大侠吧?
大侠难道不该是终其一生罕有一败,最终屹立于江湖之巅,在夕阳下力挽国之将倾么?
一个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要送给别人的男人,你凭什么说他是大侠!
对头!李寻欢并不是大侠,他只是个感情太丰富太敏感的人。
他有无限多的爱,却没有一丁点的恨,他从不为自己的生死上心,却甘愿为朋友的生死赴汤蹈火,他就是个洞悉人性却又矫情到一定程度的傻逼二愣子!他喝酒都喝得像个花间派 的词人,对酒吟诗,刻物思人,哪像乔帮主那样鲸吞牛饮,只肯嚎一嗓子小二再来二十坛。
这么一丁点也不豪爽的人又怎能成为大侠呢?
可他偏偏入了江湖。
他是寂寞的,但是有他这样的人在,江湖怎能寂寞?
原本我一直觉得这是本叫错名字的书,明明写的是小李飞刀的故事,为什么要叫《多情剑客无情剑》?
后来,我看到了《浪客剑心》里这么一句话:剑乃凶器,剑术乃杀人之术。
没错,何必拘泥于剑,飞刀也是凶器,且是必杀的飞刀。
可是剑出无情,那人呢?
人当然是有情的!阿飞为情所困,孤狼般的少年变成了一条败狗,可他冲破枷锁重新执剑的时候,狼一样的少年又回来了。
有情人使无情剑,便令人唏嘘,令人感动,令人热血沸腾。《多情剑客无情剑》,这名字再好不过。
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因为每一刀都承载着他的精神,于是刀也变得有情,那是正义与博爱之刀。
阿飞说他是个伟大的人,他教会了自己如何去爱;林仙儿说他是个可怕的人,因为他是唯一不受自己美色诱惑的男人;上官金虹说他是自己最好的对手,他两本该是一样的人。于 是李寻欢这么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文武双全,智慧超卓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他闪亮的光芒逼得整个江湖不敢直视,你以为那是飞刀的寒芒?不,那是人性的光辉!
李寻欢固然不是个完美的大侠,但那耀眼的人性闪光正是从缺口处放射而出,像一道火光,直射进我们每个人的胸口,射得心口宛如灼烧般的火热,心房蹦出去的血浆也似乎翻滚 着沸腾起来。
小李飞刀成绝响,但爱与正义永不沉寂!
最后,我决定给小李飞刀另一个称号,那就是——爱的战士!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223861
作者: 吞星者 赞同: 0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54956
作者: ling 赞同: 12
朱自清的《匆匆》
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朱自清24岁,原来无论哪个年代,二十几岁的人都在感慨时间的已逝,青春的短暂。文章帖在下面,大家感受感受,以前全文背诵过,所以读起来也特别顺溜 ~
《匆匆》
作者: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
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799470
作者: 量化交易张展 赞同: 60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07020
作者: 喃山 赞同: 9
窗边的小豆豆。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学老是要我们看,我真的看了。当时觉得这俩书没有夺命鸳鸯腿,也没有外星科技,居然连恋爱都没有。
现在,有时候觉得心里阴郁了,突然想到,还会觉得治愈。
想起那个跑阶梯比赛。
想起那个沙利文老师。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087238
作者: 李霖羽 赞同: 2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89475
作者: 丁狸狸 赞同: 5
《呼兰河传》。
以前觉得不就是写《火烧云》的吗?
后来读了多遍,才发现这世间能与张爱玲媲美的也只有萧红了。
不诉悲情,字里行间却都是苦难。
“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18661
作者: 乌鸦 赞同: 7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 这时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 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 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 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 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 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41864
作者: 麒麟 赞同: 0
《孔乙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94779
作者: 薯薯薯薯条 赞同: 6
朱自清《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 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99891
作者: 宁宁高宁 赞同: 3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40950
作者: May Hsu 赞同: 4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
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
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
最近几天反复在心底吟咏回味。人生不得意的时候,总是能想起这段话来。如今,我已然知道了自己的偶像是什么,也过上了辛苦恣睢的生活,与儿时的朋友愈离愈远,对命运的
思考也越加深刻。想到这句话,仿佛就像有个知己,把自己内心给完整的表达了出来。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还有泪飞顿作倾盆雨,每次想要大哭却就不出眼泪的时候,就想起毛爷爷这两首诗词。如此的表达自己是不是对毛爷爷
的作品的浪费啊……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30680
作者: 疾走的清墟同学 赞同: 1
明显是小王子啊。小时候看的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是现在看来之后感触颇丰。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冒了出来。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15016
作者: 杨长林 赞同: 14
《堂吉诃德》
小的时候觉得这丫好傻好二啊,明明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偏偏要逞强自诩为高贵的骑士,疯癫的活在自己臆想中的世界里
长大了,才知道,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去拼搏去奋斗去坚持,以极低的成功率,以高昂的失败为代价,换回了我们普通人美好的生活,换回了一个日新 月异欣欣向荣的世界,这背后是无数失败者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永远向堂吉诃德们致敬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26621
作者: 孛儿只斤半途 赞同: 0
能说一首歌么?
金海心《那么骄傲》
小时候在姐姐随身听上听,这是什么歌啊,旋律优美,歌词胡言乱语,什么随时走掉啥的...
前段时间又听到了这首歌,细想下歌词,艾玛,写的太抓人心。
别那么骄傲
我随时可能走掉
我的手你还没有牵到
夜太长月光必定会冷掉
怎么办才好
你欠我一个拥抱
而我却一再对你微笑
抱着我的苦恼睡着了觉
整晚胡思乱想
夜色真好让我睡不着
为何你总是想要逃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67854
作者: Silhouette 赞同: 0
隐约记得是这样
两只小白兔帮山羊叔叔收白菜,山羊叔叔很感谢他们,就送他们收获的白菜吃,
一只小白兔欣然接受,
而另一只拒绝了,然后他问:
叔叔有种子吗?
多年以后我在贴吧问人要种子,才恍然大悟。
我国的性教育工作者真是一片苦心啊……
T_T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48857
作者: 啊哈 赞同: 3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牧《所见》
再读感觉很可爱的感觉~~
人到青年能保持一份童趣且难能可贵了,何况到了中年
不要做无趣的大人 ,就这样简单~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15059
作者: 郭帆 赞同: 2
三颗枸杞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32298
作者: 上帝 赞同: 8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其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18673
作者: 张大擦 赞同: 11
刚擒住了几个妖,
又降住了几个魔。
魑魅魍魉怎么就这么多!
杀你个魂也丢来魄也落。
神也发抖,鬼也哆嗦,
打得那狼虫虎豹无处躲!
刚翻过了几座山,
又越过了几条河。
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
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
难也遇过,苦也吃过,
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12036
作者: 何小刀 赞同: 1
“凌晨4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 《花未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47567
作者: 六十七 赞同: 0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166505
作者: 董昭 赞同: 2
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笑谈中
不剩人生一场醉
最早是在玩金庸群侠传是看到这首诗的 当时并没有太多感觉 后来看了电影 看到令狐冲在东方不败身边吟出这首诗的时候 才恍然大悟 深深体会到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的悲凉 其实普通人不也一样吗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
当时看到后以为是正确的废话 等到后来一次次被一些为社会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感动 又看到有的人竟然能被评为"中国的脊梁"而深深的不忿 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意
鹏北海 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 却笑人间举子忙
作为高考后的大学生 再看到这阙词 我只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998091### 作者: 匿名用户 赞同: 7
小学第一本语文书上的《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当时就是当认字识数的儿歌背的,现在看来,简简单单几句就将一幅山村图景勾勒于心,意象干净唯美,着实是首好诗。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小时候看的是删减过的少儿版,读完只觉得想象力挺丰富。后来发现这本书竟然是唯一一部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正经原著中的描写实在美不胜收。再看少儿版,什么
鬼?
小学课本上丰子恺的文章。
具体哪篇已经记不得了。那时只觉得丰子恺名字有趣,因我名中有个"kai"字,还被取外号疯子楷。如今终能体会到丰子恺先生文字中的妙趣横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511125
作者: 陈帝 赞同: 1
小学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
>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 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
>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 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
>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有感于“当斧头来到树林里的时候,好多树都说,至少它的把手是我们自己人。”这句话,想起了这篇小短文,十多年后看来,简单深刻,格外精妙。
另,若有兴趣,可移步----- 拉美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98613
作者: 曼城衣冠 赞同: 10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而遥远的童年生活。
那是一九六二年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 油麻地 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 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得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的呜咽起来。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20770
作者: Tornado 赞同: 1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77067
作者: 陈二狗 赞同: 0
《女人》
作者:朱自清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
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
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没有自叙的余裕。那时我被指定为临时书记,曾将桌上所说,拉杂写下。现在整理出来,便是以下一文。因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见,便用了第一人称,作
为他自述的模样;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认吧?
老实说,我是个欢喜女人的人;从国民学校时代直到现在,我总一贯地欢喜着女人。虽然不曾受着什么女难,而女人的力量,我确是常常领略到的。女人就是磁石,我就是一块软 铁;为了一个虚构的或实际的女人,呆呆的想了一两点钟,乃至想了一两个星期,真有不知肉味光景--这种事是屡屡有的。在路上走,远远的有女人来了,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 嗅着花香一般,直攫过去。但是我很知足,普通的女人,大概看一两眼也就够了,至多再掉一回头。像我的一位同学那样,遇见了异性,就立正-- 向左或向右转,仔细用他那两只近视眼,从眼镜下面紧紧追出去半日半日,然后看不见,然后开步走--我是用不着的。我们地方有句土话说:乖子望一眼,呆子望到晚;我大约 总在乖子一边了。我到无论什么地方,第一总是用我的眼睛去寻找女人。在火车里,我必走遍几辆车去发见女人;在轮船里,我必走遍全船去发见女人。我若找不到女人时,我便 逛游戏场去,赶庙会去,--我大胆地加一句--参观女学校去;这些都是女人多的地方。于是我的眼睛更忙了!我拖着两只脚跟着她们走,往往直到疲倦为止。
我所追寻的女人是什么呢?我所发见的女人是什么呢?这是艺术的女人。从前人将女人比做花,比做鸟,比做羔羊;他们只是说,女人是自然手里创造出来的艺术,使人们欢喜赞 叹--正如艺术的儿童是自然的创作,使人们欢喜赞叹一样。不独男人欢喜赞叹,女人也欢喜赞叹;而妒便是欢喜赞叹的另一面,正如爱是欢喜赞叹的一面一样。受欢喜赞叹的, 又不独是女人,男人也有。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便是好例;而美丰仪一语,尤为史不绝书。但男人的艺术气分,似乎总要少些;贾宝玉说得好:男人的骨头是泥做的,女 人的骨头是水做的。这是天命呢?还是人事呢?我现在还不得而知;只觉得事实是如此罢了。--你看,目下学绘画的人体习作的时候,谁不用了女人做他的模特儿呢?这不是因 为女人的曲线更为可爱么?我们说,自有历史以来,女人是比男人更其艺术的;这句话总该不会错吧?所以我说,艺术的女人。所谓艺术的女人,有三种意思:是女人中最为艺术 的,是女人的艺术的一面,是我们以艺术的眼去看女人。我说女人比男人更其艺术的,是一般的说法;说女人中最为艺术的,是个别的说法。--而艺术一词,我用它的狭义,专 指眼睛的艺术而言,与绘画,雕刻,跳舞同其范类。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颜色和轮廓和动作的女人,便是她的容貌,身材,姿态,使我们看了感到自己圆满的女人。这里有 一块天然的界碑,我所说的只是处女,少妇,中年妇人,那些老太太们,为她们的年岁所侵蚀,已上了凋零与枯萎的路途,在这一件上,已是落伍者了。女人的圆满相,只是她的 人的诸相之一;她可以有大才能,大智慧,大仁慈,大勇毅,大贞洁等等,但都无碍于这一相。诸相可以帮助这一相,使其更臻于充实;这一相也可帮助诸相,分其圆满于它们, 有时更能遮盖它们的缺处。我们之看女人,若被她的圆满相所吸引,便会不顾自己,不顾她的一切,而只陶醉于其中;这个陶醉是刹那的,无关心的,而且在沉默之中的。
我们之看女人,是欢喜而决不是恋爱。恋爱是全般的,欢喜是部分的。恋爱是整个自我与整个自我的融合,故坚深而久长;欢喜是自我间断片的融合,故轻浅而飘忽。这两者都是 生命的趣味,生命的姿态。但恋爱是对人的,欢喜却兼人与物而言。--此外本还有仁爱,便是民胞物与之怀;再进一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便是神爱,大爱了。这 种无分物我的爱,非我所要论;但在此又须立一界碑,凡伟大庄严之像,无论属人属物,足以吸引人心者,必为这种爱;而优美艳丽的光景则始在欢喜的阈中。至于恋爱,以人格 的吸引为骨子,有极强的占有性,又与二者不同。Y君以人与物平分恋爱与欢喜,以为喜仅属物,爱乃属人;若对人言喜,便是蔑视他的人格了。现在有许多人也以为将女人比花 ,比鸟,比羔羊,便是侮辱女人;赞颂女人的体态,也是侮辱女人。所以者何?便是蔑视她们的人格了!但我觉得我们若不能将体态的美排斥于人格之外,我们便要慢慢的说这句 话!而美若是一种价值,人格若是建筑于价值的基石上,我们又何能排斥那体态的美呢?所以我以为只须将女人的艺术的一面作为艺术而鉴赏它,与鉴赏其他优美的自然一样;艺 术与自然是非人格的,当然便说不上蔑视与否。在这样的立场上,将人比物,欢喜赞叹,自与因袭的玩弄的态度相差十万八千里,当可告无罪于天下。--只有将女人看作玩物, 才真是蔑视呢;即使是在所谓的恋爱之中。艺术的女人,是的,艺术的女人!我们要用惊异的眼去看她,那是一种奇迹!
我之看女人,十六年于兹了,我发见了一件事,就是将女人作为艺术而鉴赏时,切不可使她知道;无论是生疏的,是较熟悉的。因为这要引起她性的自卫的羞耻心或他种嫌恶心, 她的艺术味便要变稀薄了;而我们因她的羞耻或嫌恶而关心,也就不能静观自得了。所以我们只好秘密地鉴赏;艺术原来是秘密的呀,自然的创作原来是秘密的呀。但是我所欢喜 的艺术的女人,究竟是怎样的呢?您得问了。让我告诉您:我见过西洋女人,日本女人,江南江北两个女人,城内的女人,名闻浙东西的女人;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我只见过 不到半打的艺术的女人!而且其中只有一个西洋人,没有一个日本人!那西洋的处女是在Y城里一条僻巷的拐角上遇着的,惊鸿一瞥似地便过去了。其余有两个是在两次火车里遇 着的,一个看了半天,一个看了两天;还有一个是在乡村里遇着的,足足看了三个月。--我以为艺术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温柔的空气;使人如听着箫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 芬芳,如躺着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这是由她的动作而来的;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 至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都如蜜的流,风的微漾;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最可爱的是那软软的腰儿;从前人说临风的垂柳,《红楼梦》里说晴雯的水蛇腰儿,都是说腰肢的 细软的;但我所欢喜的腰呀,简直和苏州的牛皮糖一样,使我满舌头的甜,满牙齿的软呀。腰是这般软了,手足自也有飘逸不凡之概。你瞧她的足胫多么丰满呢!从膝关节以下, 渐渐的隆起,像新蒸的面包一样;后来又渐渐渐渐地缓下去了。这足胫上正罩着丝袜,淡青的?或者白的?拉得紧紧的,一些儿绉纹没有,更将那丰满的曲线显得丰满了;而那闪 闪的鲜嫩的光,简直可以照出人的影子。你再往上瞧,她的两肩又多么亭匀呢!像双生的小羊似的,又像两座玉峰似的;正是秋山那般瘦,秋水那般平呀。肩以上,便到了一般人 讴歌颂赞所集的面目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那双鸽子般的眼睛,伶俐到像要立刻和人说话。在惺忪微倦的时候,尤其可喜,因为正像一对睡了的褐色小鸽子。和那润泽而微红 的双颊,苹果般照耀着的,恰如曙色之与夕阳,巧妙的相映衬着。再加上那覆额的,稠密而蓬松的发,像天空的乱云一般,点缀得更有情趣了。而她那甜蜜的微笑也是可爱的东西 ;微笑是半开的花朵,里面流溢着诗与画与无声的音乐。是的,我说的已多了;我不必将我所见的,一个人一个人分别说给你,我只将她们融合成一个Sketch①给你看-- 这就是我的惊异的型,就是我所谓艺术的女子的型。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
①英文:素描。
在女人的聚会里,有时也有一种温柔的空气;但只是笼统的空气,没有详细的节目。所以这是要由远观而鉴赏的,与个别的看法不同;若近观时,那笼统的空气也许会消失了的。 说起这艺术的女人的聚会,我却想着数年前的事了,云烟一般,好惹人怅惘的。在P城一个礼拜日的早晨,我到一所宏大的教堂里去做礼拜;听说那边女人多,我是礼拜女人去的 。那教堂是男女分坐的。我去的时候,女坐还空着,似乎颇遥遥的;我的遐想便去充满了每个空坐里。忽然眼睛有些花了,在薄薄的香泽当中,一群白上衣,黑背心,黑裙子的女 人,默默的,远远的走进来了。我现在不曾看见上帝,却看见了带着翼子的这些安琪儿了!另一回在傍晚的湖上,暮霭四合的时候,一只插着小红花的游艇里,坐着八九个雪白雪 白的白衣的姑娘;湖风舞弄着她们的衣裳,便成一片浑然的白。我想她们是湖之女神,以游戏三昧,暂现色相于人间的呢!第三回在湖中的一座桥上,淡月微云之下,倚着十来个 ,也是姑娘,朦朦胧胧的与月一齐白着。在抖荡的歌喉里,我又遇着月姊儿的化身了!--这些是我所发见的又一型。
是的,艺术的女人,那是一种奇迹!
1925年2月15日,白马湖。
白水是个恋足癖,白水是个恋足癖,白水是个恋足癖。
我对此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描述腿部的地方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30175
作者: 周翔 赞同: 15
林觉民<<与妻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结果是什么,心头对妻子父母尚有不舍,但是仍然去做了.黄花岗72烈士之一.比那些所谓的英雄不知高到哪里去!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15219
作者: 初阳 赞同: 0
小学1-6年级各种寓言。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230686
作者: 孟晨 赞同: 28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97469
作者: 猫家蔓 赞同: 7
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小时候看这是什么鬼,甚至不能理解感觉莫名其妙,结果高三时候再看,一瞬间心里难受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88088
作者: 水廿八 赞同: 7
小时候拿金瓶梅当黄书看,
现在看来整部人情世故。
小时候看西游记以为是魔幻悬疑类,
现在看来竟然是现实隐喻类。
小时候觉得红楼梦写的最高大,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太美好。买个本子都要叫十二钗正册。
现在才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要扯闲蛋。
P.S. 聊斋最高。绝不是一般鬼怪小说。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58155
作者: 唐浩然 赞同: 1
1.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写少女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人,但又不敢轻易表露,也带着对对方品行的担忧吧,回头一笑跑到花丛中,又担心自己的
心事被花知道了!
2.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33615
作者: 王泽程 赞同: 0
“刻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00483
作者: 旅人 赞同: 1
金瓶梅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56000
作者: 高山南 赞同: 5
高考完了的暑假,我玩着玩着就开始感慨<游褒禅山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仔细品读每一句,觉得真是字字珠玑。。
高二的时候老师那么死命地讲,我背的那么熟,竟然只是在那个时候深刻地读懂了那篇文章。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44230
作者: 肥肥哒 赞同: 1
吾妻亲手所植,如今已亭亭如盖。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35459
作者: 晏孑 赞同: 4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95469
作者: 叶吟风 赞同: 5
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句话,当时大概读二年级,真是不懂。
在翻家里书架里的书时看到的,不想找原句了,大概在某章的最后部分:
阿朱听见乔峰说“我们”两个字,心中就无限欢喜。
当时年纪太小,还不知道喜欢、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后来第一次看黄日华版电视剧,阿朱死的时候,忽然想到这句话,不知为什么就看哭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24479
作者: 止血星辰 赞同: 7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以前不懂,直到有一天,做着梦做着做着眼泪就不住的流,惊醒过来时枕头湿了一片。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52236
作者: Wuen Ge 赞同: 4
小学四年级的笔记。
字写的丑求不笑话。
“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一直一直不懂这两句话的意思,聪明多好,为什么要糊涂呢?!
直到后来看了姜文的「让子弹飞」,才发觉即便是这种身份,这种地位的人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081885
作者: 西瓜的小宝 赞同: 6
已结有很多贴关于鲁迅的文章了,但我还是想谈一点关于他的文章的看法,不然我会憋坏的。
毕竟我是他的脑残粉啊。
(以下内容摘编于上学时候写的一篇课程论文)
传统小说一般关注于叙述的 故事 本身,习惯性地以史家的手法来进行从头至尾的完整叙述,时间只是小说中一个并不显现乃至可有可无的因素,《红楼梦》中甚 至有意让我们淡忘对时间的概念而让读者更加关注于故事本身,读者也往往关注于故事的情节与发展,对于时间的关注也几乎局限于故事整体发生在什么年代什么时期,而这些对 于小说本身内容的陈述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由传统叙事向现代叙事中国小说家们找到的最容易的突破口就是 倒装叙述 ,对于这种叙事方式新小说家们只是看到了它“开局突兀”的特点而并没有将其当做一种独有的叙述方式来对待,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可想而知。“ 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所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 以戏剧性地利用的。”伊丽莎白·鲍温这段话意在阐述小说叙事时间的重要性。
而到了鲁迅先生笔下,倒装叙述的应用似乎已经不是难事,这一点我们从其 《故乡》《社戏》 等文中可以得到足够的验证。《社戏》一文作者开头不写社戏,反倒是“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 ” [1] ,然后依次叙述第一次看戏遭遇的嘈杂与喧闹,兴致勃勃跑去却最终耳朵喤喤想着退了出来以至于感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第二次看戏却是没有尽头的等候和身边胖绅士给自己带 来的窘迫,叙述完当前看戏的种种难堪作者又以自己看到一本提及中国戏的日文书籍为引子想起了自己童年时看的一场好戏,到此“社戏”才粉墨登场。那是一个不用念“秩秩斯 干幽幽南山”的日子,夜晚远赴其他村落看了一场“好戏”,归来时偷豆煮来吃的温馨情节,处处不流露出作者的 温暖的情怀 。
其实我们不必去考究鲁迅是否童年时真有过类似温暖的经历,对于一个身处险恶之境又背井离乡的在五四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对于故乡似乎总是有着无穷的眷恋,其实未必真的存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故乡,未必真的有那样一群单纯质朴而且甚解人意的童年伙伴, 而是作者目睹今日家国之衰微破败景象以及国人之贫苦麻木的状态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困顿, 不免要回想昔日的美好景象或者虚构一个故乡和这个故乡的美好景象来慰藉自己孤独的心灵。 “《社戏》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故乡图景。鲁迅很早离开故乡,故 乡给予他的,并非都是温馨的回忆,其中还有很多不幸和冷眼,鲁迅对故乡,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 [2] 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出,此时的 倒装叙事并非是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叙事技巧有多么高明而是为了实现人物情绪的抒发和情节的节奏最佳发挥,借助于过去的故事和今日的情境直接的对比以创造出某种特殊的美学 效果。这也给后世的创作者一个不错的开局,切不可为了某种叙事技巧而因神设庙自我炫耀而不顾及小说的内容和情绪,靠技巧来给小说增辉并非高明之举。
与倒装叙述相比, 交错叙述 则能在更大程度上对时间进行扭曲从而更加服从作家的主观意图,也使小说叙事时间转变走得更远,鲁迅在这方面进行的实践和探索也更显其价值和深度。 作品的轻与重,叙述节奏的快与慢,人物内心的复杂 ,种种因素的作用使得传统叙事已经不能胜任,当鲁迅等人将注意力从对人物的外在动作行为的关注而转向更加关注 于对国人心灵的剖析时,传统按照自然时序的叙述显然已经不能胜任,因为 我们大脑的思考并非总是理性的顺序的连贯的完整的 。
对于学医出身的鲁迅来说这并非难事,我们无需探究他究竟读了多少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但从他的 《狂人日记》 来看我们已经目瞪口呆了,据研究鲁迅塑造的狂 人的病症与现代医学的研究结论相当一致。鲁迅的《狂人日记》一再被标榜被推崇不仅仅在于他看透历史而怒斥“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 ,更在于 他对时间的扭曲和重新塑造以至于旧式文人高呼看不懂而对其嗤之以鼻 。在这篇小说中, 狂人一会想起三十年前一会记起眼前,从昨天街上的女人打孩子到前几 天狼子村的佃户告荒,一会想起古代的易子而食一会记起前天佃户说的吃心肝的事,时间的顺序已经完全打乱,而诸般情节的阐述则完全照着一个“狂人”的凌乱思绪和无端联想 展开, 再加之开篇文言叙述和白话文日记的两相对比,狂人这种狂乱不安和思想上的叛逆或者冲突自然而然把这个看似清净道德的世界给完全割裂,每走一步都让人看到 了淋漓的鲜血,如果鲁迅按照传统的方式将这些情节一次排列固然也能表达其反封建的思想,但其艺术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也很难有如此这般的冲击力。或许这种叙事方式放在 今天已经不足为奇,我们在很多优秀的影片中已经得到了印证,《盗梦空间》中一边是现实世界一边是梦的世界,梦与现实的交错和多重梦境的同步叙述使得观者越来越难分何者 为梦何者为现实,而这正是创作者想要达到的叙事效果。鲁迅“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直接相连,构成了一个密闭的系统。但结尾只是开头形式的直接的回归方式,似乎小说描写的事 件并没有占用任何时间” [4] 。如果没有这样大胆的尝试,《狂人日记》的艺术魅力恐怕也仅限于对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了。
交错叙事的实现的关键点在于演述时间点的选择,而在这个方面鲁迅也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当然,鲁迅对时间点的创新选择并不限于为了实现交错叙事。《狂人日记》的正文开篇 便从狂人已经发病时记起,至于如何发病又如何治愈却并未详写,乍一看似乎一头雾水因为一开篇我们就要跟着狂人那凌乱的思绪走,读者也不必纠缠于去还原各个事件的原始顺 序,因为那些除了破坏文章原有的美感并无实际意义。
《药》 一文开篇已是在半夜,小栓也已经病入膏肓,至于老栓拿钱要做什么小栓的病情如何还要随着文章的展开慢慢得知。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在一开始就将读者的心给提了起来,让我们也为小栓的病情担心,随着情节的逐渐深入作者的真实意图才逐渐显现,由此实现了将读者拉入到故事中来从而给予读者更深的心灵冲击和震撼。
“《祝福》的倒叙就不仅仅是倒叙,它的第一部分不仅仅是为了引出祥林嫂悲剧的一生,祥林嫂悲剧的一生倒是对这个中心画面的必要刻画和描绘。” [ [5] ] (file:///D:/Download/%E9%B2%81%E8%BF%85%E5%B0%8F%E8%AF%B4%E5%9C%A8%E4%B8%AD%E5 %9B%BD%E5%B0%8F%E8%AF%B4%E5%BD%A2%E5%BC%8F%E7%9A%84%E7%8E%B0%E4%BB%A3%E5%8C%96 %E8%BF%9B%E7%A8%8B%E4%B8%AD%E7%9A%84%E5%85%88%E9%A9%B1%E4%BD%9C%E7%94%A8.doc#_ ftn5) 《祝福》的叙述时间点也选择了旧历的年底,此时的祥林嫂已经几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作者一边追述往事种种,突然回到现在的时间点祥林嫂已经死在了这一片祝 福之中,过去和现在实现了完美的碰撞,也从而更加突出地实现了作者对封建礼仪道德的控诉。
叙事时间的创新的实现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扭曲和打破,更重要的是对时间的重组和重新建构。鲁迅不仅善于打破原有的世界更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虽然我们很难说出这样一种 叙事模式有什么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所有叙事方式的选择都是为了情绪的更好抒发和氛围的更好营造而做的努力。“《故乡》在整体直线叙述的基础上采用逆 时叙述互相交错的叙述手法,从而使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6] 就《狂人日记》来说,我们倘若调换其中的个别情节也未必会损伤文章的 原意,但这也不代表我们在重组时间碎片的时候可以任意为之。在传统里连记述梦境都要依次叙述首尾连贯,几乎与现实并无差异,而到了鲁迅这里记述现实都要依据人物情绪而 故意打破重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
仅供交流。观点偏颇,请喷。我已备好脸盆。
[1] 鲁迅:鲁迅小说全集,200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2] 姚大勇:一曲自然美的颂歌——鲁迅小说《社戏》的文化读解,2001年,名作欣赏
[3] 鲁迅:鲁迅小说全集,200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4] 王富仁: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2000年,鲁迅研究
[5] 王富仁: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2000年,鲁迅研究
[6] 彭在钦,代淑君:鲁迅小说《故乡》的叙事时间新探,2007年,当代教育论坛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23027
作者: 朱捷 赞同: 0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18815### 作者: 匿名用户 赞同: 5
“天道酬勤”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56534
作者: 如是我闻 赞同: 1
寄蜉蝣于天地,藐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宇宙之无穷。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32003
作者: 高二先生 赞同: 1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事。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90143
作者: 又挨封 赞同: 0
陋室铭、劝学、得道多助。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61133
作者: 满掰掰 赞同: 2
太祖的 贺新郎 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不愿多谈,写于太祖最后一次放大招之前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73378
作者: 贾诩 赞同: 2
安房直子,狐狸的窗户。
小时候有一本外国童话合集,夹在一堆冒险温情魔法幻想类各国童话里的这个故事,小时候的我是很不喜欢的,觉得太悲伤。
后来长大了,才觉得这个故事描写的才是生活的常态吧。许多东西转瞬即逝,只能留在美好的的回忆里。也许它们并未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全文如下:
忘了是哪一天,是我在山上迷路的故事。我正要回自己的山中小屋去,在熟悉的山路上。,我扛着枪,呆呆地走。对了,那时我完全是迷迷糊糊的,漫无边际的想着以前我最喜欢
的那个女孩子。
拐了一个弯,突然,我觉得天空特别耀眼,就像是擦亮了的蓝玻璃……这时,地面也有点淡蓝。
“咦?”
我悚立了,眨了两下眼睛。啊,那儿不是往常见惯了的杉树林,而是宽广的原野,同时,还是一片蓝色桔梗花的花田。
我屏住气息。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怎样走错了路,才猛然来到这样的地方来了吗?首先,这座山上,曾经有过这样的花田吗?
(马上返回去!)
我命令自己。那景色过于美丽,使我有些害怕了。
但是,那儿吹着很好的风,桔梗花田一望无际,就这样返回去,未免太可惜了。
“只休息一小会儿吧。”
我在那里坐下来,擦着汗。
忽然,眼前一闪,有白色的东西在跑。我呼地站了起来。一排桔梗花唰唰摇动,那白色的动物,象皮球滚动一样地跑。
确实是白狐狸,还象是小孩子。我端起枪在后面追。
没想到,它跑得可真快,我拼命跑也追不上。“叭”给它一枪,那当然好,可我想尽量发现狐狸的窝,而且把在那儿的大狐狸杀掉。但小狐狸跑到稍高的地方,猛一下钻进花丛,
消逝了身影。
我目瞪口呆地站住身,象是看丢了白天的月亮。我被它巧妙地甩开了。
这时候,身后传来奇怪的声音:
“您来了。”
我吃一惊,回头看去,那儿有个小小的商店,门口有块蓝色招牌,写着:“印染·桔梗店”。招牌下面,规规矩矩地站着一个腰围藏青色围裙的小店员。我马上明白了。
“哦,是刚才那小狐狸变的。”
一股好笑,从我心胸深处一个劲往外涌。我想:哼,我装着上当,把狐狸捉住吧。于是,我竭力陪着笑脸说:
“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会儿?”
变成店员的小狐狸眯然一笑:
“请,请。”把我领进店内。
店里是泥土地房间,整齐地放着五把白桦木做的椅子,还有漂亮的桌子。
“这不是很好的商店吗?”
我坐在椅子上,摘下帽子。
“是,托您的福。”
狐狸恭恭敬敬地端来茶。
“这印染店,到底是染什么的?”
我半开玩笑地问。狐狸猛然从桌子上拿起我的帽子:
“是,什么都能染。这样的帽子,也能染成漂亮的蓝色。”
“不像话!”
我慌忙拿回帽子。
“我不想戴蓝色的帽子。”
“是吗?那么,”狐狸不住地大量我的穿戴,说:“这围巾怎么样?还有,袜子怎么样?裤子、上衣、毛衣,都能染成漂亮的蓝色。”
不过,我又想,大概人和狐狸都一样吧,狐狸一定也希望得到报酬,总之,想把我当成顾客来接待吧。
我独自点了点头。连茶都给端来了,我却什么货也不定,觉得不太合适。我想,让它染染手绢怎么样,就把手插进兜里。这时,狐狸发出异常的尖声:
“对了,对了,给你染手指头吧!”
“手指头?”我发火了,“染手指头,受得了吗?”
没想到,狐狸眯然一笑:
“喏,客人,染手指头,是特别了不起的事呀!”
说罢,把自己的双手,伸展在我的眼前。
两只小小的摆手,只有大拇指和食指,染得蓝蓝的。狐狸把两手靠在一起,用染蓝的四根手指头,组成菱形得窗户,然后,把窗户家在我眼上,快乐地说:
“喏,请您看一看吧!”
“嗯嗯?”
“我发出不感兴趣的声音。”
“哎,请您只看一小会儿吧。”
于是,我不情愿地往窗户里瞧,接着,大吃一惊。
用手指头组成的小窗户里,能看到白色狐狸的身姿。那是一只美丽的狐狸妈妈,轻轻地竖着尾巴,一动不动地坐着。那使人感觉到,在窗户里,紧紧嵌上了一幅狐狸的画。
“这、这究竟是。。。”
我过于吃惊,连声音也出不来了。狐狸凄然地说:
“这是我的妈妈。”
“……”
“很早以前,‘嗒——’地挨了一下。”
“‘嗒——’地?是枪?”
“是,是枪。”
狐狸无力地垂下双手,低下了头。它根本没注意到暴露了自己的正身,接着说:
“尽管那样,我还是想再一次见到妈妈。我想再一次看到死去的妈妈的身影。这就叫做人情吧?”
我一边想着事情有点可哀了,一边“嗯嗯”地点头。
“后来,也是这样的秋天日子,风唰唰地吹着,桔梗花齐声说:‘染你的手指头吧,再组成窗户吧!’我就把好多桔梗花堆在一起,用花汁染了我的手指头。这么一来,瞧,喏。
”
狐狸伸出双手,又组成窗户。
“我不再寂寞了,因为,从这窗户里,我什么时候都能看见妈妈。”
我十分感动,点了好几次头。实际上,我也是独自一人。
“我也想要这样的窗户啊!”
我发出孩子般的声音。狐狸露出高兴的受不了的样子:
“那么,马上给您染吧!请把手伸在那儿。”
我把双手放在桌子上。狐狸拿来盛着花汁的盘子和笔。接着,它用笔蘸满蓝色的水,慢慢地、仔细地给我染手指头。一会儿,我的大拇指和食指变成了桔梗色。
“哎,染好了,请赶紧组成窗户看吧!”
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组成了菱形的窗户,然后,战战兢兢地架在眼睛上。
突然,我这小小的窗户里,映出一个少女的身影。穿着带花纹的连衣裙,戴着有飘带的帽子。那时我熟悉的面孔。她眼睛底下,有个黑痣。
“呀,这不是那孩子吗?”
我跳了起来。那是我从前特别喜欢,而现在绝不可能见面的少女。
“喏,染手指头,是好事吧?”
狐狸极其天真地笑了。
“啊,真是了不起!”
我想付点报酬,就去摸衣兜,但,一分钱也没有。我对狐狸说:
“不巧,我一点钱也没有。不过,要是东西,我什么都可以给,帽子,上衣,毛衣,围巾,都行。”
狐狸说:
“那,请把枪给我吧。”
“枪?那可有点……”
麻烦啦,我想。可是,一想起刚刚得到的了不起的窗户,我对枪丝毫也不觉得可惜了。
“好,给你吧!”
我慷慨地把枪给了小狐狸。
“承您照顾,多谢。”
狐狸连忙一鞠躬,接过枪,然后送给我一些蘑菇,作为礼物。
“请今天晚上做汤用把!”
蘑菇早已装在塑料袋里。
我向狐狸打听回家的。狐狸告诉我,这商店后面就是杉树林,在林中走三百米,就到了我的小屋。我向它道过谢,照它所说,转到商店后面。一看,那儿有熟悉的杉树林。林中漏
撒着闪闪的秋日的阳光,又暖又静。
“嗯。”
我佩服极了。我一向以为特别熟悉的山,却居然会有这样的秘密道路,而且,还有那样美丽的花田和亲切的狐狸商店……我的心情变得十分舒畅,“呜呜”地哼着歌,一面走,一
面又用上首组成窗户。
这一回,窗户里面下着雨。细细的雾雨,一点声音也没有。
那深处,朦胧地看见了我怀恋的庭院,面对庭院,有个套廊。那下边,扔着被雨淋湿了的小孩子的长靴。
(那是我的!)
我猛然想了起来,接着,心儿扑通扑通地跳开了。我觉得,我的妈妈马上回来收拾长靴。她穿着罩衣,蒙着白毛巾:
“呀,多不好,随便乱扔!”
我甚至仿佛听见了那声音。院子里,有妈妈种的小菜园,一团青色的紫苏,也淋着雨。啊,莫不是妈妈想摘菜叶,要到院子里来吗……
家里有一点亮。点着电灯,混着无线电的音乐,断断续续地传来两个孩子的笑声。那时我的声音,另一个,是死了的妹妹的声音……
“呼——”我大叹一口气,放下双手,不知为什么,我特别悲哀了。孩子时期,我的家被火烧掉,那院子,现在已经没有了。
尽管那样,我却有了极其出色的手指头。要永远珍惜这手指头,我想着,在林中道路上走。
不料想,回到小屋,我首先干的事是什么呢?
啊,我完全无意识地洗了自己的手,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
“不好!”当我刚想起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蓝色立即褪掉了。洗干净了的手指头,不管怎样组成菱形的窗户,里面只能看到小屋的天花板。
那天晚上,我忘记了吃狐狸送的蘑菇,失望地垂着头。
第二天,我想再到狐狸家去,请它给染染手指头。于是,作为谢礼,我做了好多夹肉面包,到杉树林里去了。
但是,不论在杉树林里怎么走,仍然是杉树林。桔梗花田什么的,哪儿也没有。
后来,有好几天,我都在山中徘徊。只要有一点似乎是狐狸的叫声,只要森林里可能有白影子闪动,我就直起耳朵,一动不动地向那个方向搜索。可是从那以后,我一次也没有遇
到狐狸。
我不时地用手指头组成窗户看。我想,没准儿会看到什么。人们常笑我:你可真有个怪习气呀!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55359
作者: 宋天乐 赞同: 1
可怜白发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56870
作者: Quanticinder 赞同: 0
《红楼梦》
《The Great Gatsby》
未完待续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90962
作者: ada wang 赞同: 0
人生若只如初见。
时光飞逝。
物是人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151911
作者: 陈老师 赞同: 1
《匆匆》原文: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 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92325
作者: 朱小贱 赞同: 4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52517
作者: 水果宾治武士 赞同: 1
史铁生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 ,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 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 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 、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 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 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 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 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 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 ,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 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 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 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 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 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 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121202
作者: 姚文静 赞同: 19
唐寅的《桃花诗》。
小时候看的。第一次是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听到的,当时只顾了笑了,巩利一本正经地念,我还觉得这是啥呀。和我一起看的好朋友还专门抄了这首诗,那个年代没网,找这么
一首诗也不容易,她可当宝了,我当时还是不屑,没好好看,甚至没有看完一整首诗。直到现在,何止是赞叹不已,我常用它励志。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3489686
作者: 胡佳 赞同: 0
小时候不知道在哪本书上看过《狂人日记》,只记得模糊的几个字眼和书名,连作者都没注意。 后来(20年后)。 一次陪儿子去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一本鲁迅的书,随手 拿下来翻翻。第一篇就是《狂人日记》,一下子看上了——就仿佛有人在我耳边敲响了一面巨鼓,轰轰发发,振聋发聩……就这样一直震到了结束,我呆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默 默走开。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161670
作者: 花袭人 赞同: 0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65038
作者: Thaddy 赞同: 0
安徒生童话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80650
作者: 剑南飞 赞同: 1
小时候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再看那些武侠小说,常常一颗心都沉浸在无法挽回或者回不来的悲剧中。后来发现更喜欢后面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 缘君”年纪越长,越懂其中韵味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00993
作者: 鲁泽民 赞同: 0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现在每每读到,都无限失落。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18356
作者: 良辰 赞同: 2
爱如半夜汽笛-----村上春树
女孩问男孩:“你喜欢我喜欢到什么程度?”
少年想了想,用沉静的声音说:“半夜汽笛那个程度。”
少女默默地等待下文---里面肯定有什么故事。
“一次,半夜突然醒来。”他开始讲述,“确切时间不清楚,大约两三点吧,也就那个时间。什么时候并不重要,总之是夜深时分,我完完全全孤单一人,身边谁也没有。好吗,
请你想象一下:四下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就连时钟声都听不见,也可能钟停了。我忽然觉得自己正被隔离开来,远离自己认识的人,远离自己熟悉的场所,
远得无法置信。在这广大世界上不为任何人爱,不为任何人理解,不为任何人记起---我发现自己成了这样的存在。即使我就这么消失不见,也没有人察觉。那种心情,简直就
像被塞进厚铁箱沉入深海底。由于气压的关系,心脏开始痛,痛得像要咔哧咔哧裂成两半。这滋味你可知道?”
少女点点头。想必她是知道的。
少年继续说道:“这大概是人活着的过程中所能体验到的最难以忍受的一种感觉。又伤心又难受,恨不得直接死掉算了。不不,不是这样,不是死掉算了,而是假如放在那里不管
,就真的死掉了,因为铁箱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了。这可不是什么比喻,是真的。这也就是深夜里孤单单醒来的含义。这你也明白?”
少女再次默默点头。少年停了一会儿。
“不过当时听见很远很远的地方有汽笛声,非常非常遥远。到底什么地方有铁路呢?莫名其妙。总之就那么远。声音若有若无,但我知道那是火车的汽笛声,肯定是。黑暗中我竖
耳细听,于是又一次听到了汽笛声。很快,我的心脏不再痛了,时针开始走动,铁箱朝海面慢慢浮升。而这都是因为那微弱的汽笛声的关系。汽笛声的确微弱,听见没听见都分不
清,而我就像爱那汽笛一样爱你。”
之前看到,不懂其中深意。如今经过一些事,似乎是能体会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59331
作者: 姜汤汤 赞同: 4
《西游记》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266308
作者: Echo Gong 赞同: 7
这问题上满满都是当年的语文课文= =
不过我要答的也是语文课文。
杜甫《石壕吏》
对于当时热爱《长恨歌》的我来说,这首语言过于简洁质朴了,也激不起什么共鸣。直到上个学期,有节课突然想到,越品越难过,竟然在上课时偷偷擦眼泪=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啊再想我又要哭了……
补一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46509
作者: 阿姆羅 赞同: 0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犬吠声,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
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内为删减部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00074
作者: 李舒洋 赞同: 3
就一句话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出自《滕王阁序》
这话本是高中语文老师提醒我们,上了大学,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的孤独。我不以为意,只是记下了。后来在本地上大学,本想这话再与我无关。但是后来回母校看老师的时候,
我站在学校走廊,这学校已再无我的位置,我再不属于这里,我的存在与周围的孩子们那样的格格不入。课间还好,一上课,空荡荡的走廊只剩我们几人无处安身,才深深的感到
了这句话之无奈与苦楚。谁悲失路之人?这故乡只活在心里,离开了的地方都变成了他乡。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130000
作者: 小玲子 赞同: 2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经过了起起落落,真觉得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中的的感觉。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75147
作者: 绿豆芽 赞同: 2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枝头,炫耀自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93044
作者: 林瑭瑭 赞同: 2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31408
作者: 张图文 赞同: 0
逍遥游
如果很小很小的时候能通读老庄
现在说不定我在做相对论弦论相关的研究了。QvQ
(Bazinga)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94780
作者: 陈清晏 赞同: 0
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有天翻到以前的老照片,看到三口之家的全家福,突然就想到这句话。
爸妈已经离婚多年,我也不再是从前的小孩了。回不去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92962
作者: 骆琛 赞同: 8
莫怀戚的《散步》,特别是最后一段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
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
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
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
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
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39714
作者: 林炼 赞同: 1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83687
作者: Jungle 赞同: 7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初中的时候读到这一句,没啥感觉,觉得这阙词平平无奇。如今再看到这一句,真的懂了欲说还休的感觉。口中似乎有些话不吐不快,可是在嘴巴里转了几圈,还是生生咽了下去 ,只说一句,
天凉了,好个球啊!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26485
作者: 朱沁 赞同: 6
周国平《白兔与月亮》,是大概初一时候学过的课文。当时不太理解,现在觉得万事万物都如月亮之于白兔。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来到林中草地,一边无忧无虑地嬉戏,一边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
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
,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灭,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48443
作者: 苏米阙 赞同: 0
五人墓碑记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88648
作者: north 赞同: 2
鲁迅《药》
人血馒头治肺痨
现在想来真是满满的讽刺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99850
作者: 万里之 赞同: 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46609
作者: 梦空山 赞同: 1
- 《滕王阁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兰亭集序》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所有的朱自清、鲁迅、史铁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39808
作者: 谭什么 赞同: 0
口技……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98065
作者: 月岛雯 赞同: 1
《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 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06435
作者: 无心人乐 赞同: 0
鲁迅《故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当年背过“寒噤”的含义、其后分号的含义、“我就知道”指“我”知道了什么、“厚障壁”的含义、为什么是“可悲的”、为什么“说不出话”等等问题的答案。那时真是“一
见鲁迅抖三抖”。
当年背过的答案早已忘光,语文教科书扔在哪里都记不起,但这段话的真正含义,却明白了。
因为自己以第一人称经历了,感同身受。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05692
作者: 李健健 赞同: 0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小时候觉得鲍照有点儿无病呻吟,现在遇着的困难多了,才发现没有比这首诗更适合形容境遇的了,尤其是: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34329
作者: Feather0807 赞同: 1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08026
作者: 吉一笑 赞同: 0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22313
作者: 崔钢 赞同: 0
认真的回忆了一下,发现还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一般会尝尝,觉得不好快看基本就不看。尝试的原则,一般是看书厚不厚,有没有图。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57589
作者: 绵绵 赞同: 1
自认为很多古诗词是很好的文 五言七言短短四句描绘一个或辽阔或雄伟或秀美或荒芜的景 还有或喜悦或思念或悲伤或激昂的情
小时候背过很多诗词 大都不理解意思 希望自己能有现在的理解力和小时候的记忆力 然后把好文都记在脑子里
现在自己也在无意地刻意背一些古诗词( )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054833
作者: 知乎不知乎 赞同: 12
看官且看 《滕王阁序》王勃。 高中学这篇文章,背诵的怨念让好多人没有仔细地欣赏这篇序的优美文章。节选二三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
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让 王勃导演 来为你导一副雅致画面: 镜头出来 ,交代当时大环境正值深秋季节,略显萧瑟清冷(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镜头慢慢由远及近景 ,路上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路边的潭水寒冷而清澈,水面上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一片紫色(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路上画面, 一群整齐的马队,悠哉悠哉,沿路欣赏崇山峻岭(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滕王当年修建的仙阁(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随后王导呈现仙阁周边美景,
一片苍翠的峰峦耸起,重重叠叠,高不见顶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仙阁高处往下看,看不到底,地好像没有了似的(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镜头一拉,由近及远 ,远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
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形成高低起伏的态势(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接下来, 男主角王勃 的视野带动观众的心。轻轻推开精美的阁门,向下俯瞰豪华雕饰的层层屋脊( 披绣闼,俯雕甍 ); 镜头由近及远
,辽阔山原冲击着大众的视野,迂回壮美的河流湖泊使人惊叹不已(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画面呈现一副自然美景图;仙阁附近的平原小镇上,沿路排满的宅子
,装修还不错,应该有不少官宦达人之家;不远处的渡口,被青雀黄龙豪华装饰的船只塞满(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远处
云消雨散,秋日的阳光洒遍大地,天空明朗(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再来个远景特写,画面定格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画外音,留足想象空间, 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
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小伙伴们,我王导就拍这些画面,你们自行脑补去
吧!!!
这两段是电影《滕王阁序》的精彩片段,当然,我觉得整篇电影都精彩。有木有很文艺电影的赶脚...可惜王导英年早逝,天妒英才啊!果真成了他自己所说的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但是《滕王阁序》这部电影想要大家铭记的绝非于此,而是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更是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豁达的人生态度。在全篇的最后,也是对瞬间和永恒的喟叹:人生在世,不过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终究是“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图片摘自网络,如侵即删。不喜勿喷...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40359
作者: 萧逸 赞同: 1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从不懂到现在。个中滋味真的很奇妙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13330
作者: Aron 赞同: 5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45698
作者: Joker精神分裂者 赞同: 3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29706
作者: 61白 赞同: 0
不论我活着
还是死去
我都是只臭流氓
快乐的飞来飞去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12194
作者: 蔡孟汐 赞同: 0
麦兜。
他不是笨,他只是太善良。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48244
作者: 毛春艳 赞同: 0
滕王阁序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56333
作者: 谶十棠 赞同: 0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高中时抄的三首诗,那时最喜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这样的句子,还嫌“乍见翻疑梦”矫情。现在读,觉得“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才最剐心。那时不懂离别罢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01700
作者: 张博程 赞同: 0
好多都深有同感,添一个刚想到的吧: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
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978219### 作者: 匿名用户 赞同: 1
我来说一本童话《树叶上的兄弟》,这本书是一年级的时候看的,当时只是觉得很有意思,直到初三再重新看一遍才发现真的好感人。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95646
作者: 医嘱勿言 赞同: 0
语文课文里随便一篇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822431
作者: FireBaby 赞同: 1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马上中秋。请假回家。必须。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647804
作者: 赵公山狂生 赞同: 1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从前爱的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现在明白,“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方为最美。
江山易改,韶光易逝,你我究竟黄土,唯此情不朽,留与情种说。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80406
作者: 杨楠 赞同: 2
《丑小鸭》
如果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生在农场里也没有关系。
人家本来就是天鹅呀。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47222
作者: 魅美忆 赞同: 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51388
作者: 张腾 赞同: 0
三字经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44399
作者: 羽人三 赞同: 0
湖边有一棵树,树上结满了木瓜。一个木瓜熟了,从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溅起了白色的水花。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猴子听见了,也跟着跑,边跑边叫:“大家快逃哇,咕咚来了!”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
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咕咚在哪儿,你们看见了吗?”“没看见,是兔子说的!”大象追问兔子:“你看见咕咚了?”兔子摇摇头说:“没有,我是在湖边听见的。”
大家悄悄来到湖边,正巧一个木瓜又落到了湖里。咕咚一声,溅起了白色的水花。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哈哈地笑了!
《咕咚》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585874
作者: 庞金金 赞同: 0
一个人的中秋,看起来是特别有感觉啊!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87394
作者: Xueshi Xin 赞同: 0
项脊轩志,第一次学的时候只感觉是一篇无聊的散文。后来的某个阴雨的夏天,在老家的房子里孤独苦闷的时候想起了这篇文章,潸然泪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158842
作者: 小土豆 赞同: 0
安徒生童话 郑渊洁童话 小美人鱼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623979
作者: 锦户萌 赞同: 2
初中时学过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的 《未选择的路》 。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凄凄,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返回。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多年以后再读,回想经历过的人事和曾经的选择,很多感慨。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27381
作者: Estelaaa 赞同: 5
”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359048
作者: dududu自己玩 赞同: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以及若干曹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以及若干杜诗。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306156
作者: 万俟奕 赞同: 11
《飘》吧。小时候看的是故事,YY的是斯佳丽的美貌。但现在才明白,维希礼和媚兰,斯佳丽和白瑞德,为什么他们才是绝配。
维希礼和媚兰,一样的遵从世俗礼教,一样的出身。但单从人格上来说,媚兰才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维希礼遵从礼教是被推动着,被迫的,而媚兰对于战争的狂热,完全是出于 她天性的善。她恨北方佬,但是她又亲手埋葬年纪轻轻就死在异国的北方士兵,还为他亲手立下了墓碑。她循规蹈矩温柔敦厚从不触犯公序良俗,但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为了一家 人的安慰一枪干掉了北方军官,还在斯佳丽不守所谓妇道节丧期间跳舞的时候为她说话,看似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实际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真正的圣母从来不是被打引号的那种口口声声斥责别人而标榜自己的人,而是甘心放弃自己的完美形象来保全别人的人 。维希礼这样内心不够强大的书生,太需要媚兰这样一位贤内助了。
至于斯佳丽和白瑞德,懒得各自分析性格了(〃ω〃)。一个性格太强的女人,很难找到一个hold得住她的男人。她和媚兰不一样,媚兰是外柔内刚,而斯佳丽是外强中干。 这不能怨她,只能怪那个时代,逼迫她从一位十指纤纤的千金小姐变成一个要独自维持农场所有人生计的管家婆,不色厉内荏,怎么办?而白瑞德是作者为她准备的完美的对象。 只有在白瑞德面前,她才能被彻底看穿,或喜或嗔,或悲或怨,白瑞德简直是用上帝视角在观察她,包容她。然而我当年看不懂结局,既然爱一个人为什么会离开。但现在越来越 相信,如白瑞德所说,爱是会被耗尽的。爱你最深的人,离开的最决绝。连多看一眼都不愿意, 因为你的每一寸气息,都是他失败的爱情的墓志铭。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537570
作者: 莫寻 赞同: 16
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献给所有在外拼搏的人~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55206
作者: 恍恍惚惚逛纸糊 赞同: 1
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本,其中有一些课文,小时候根本不懂其中的含义,现在才了解一点,例如,人有两个宝这篇,告诉我们思考与行动的重要性,我只要第二层楼,告诉我们打好 基础,不好高骛远,还有很多文章,小时候觉得i,现在想来那真是配得上启蒙读物的作品。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419903
作者: 罗宇矗 赞同: 0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陶潜《停云》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201699
作者: gian xia yu 赞同: 1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无忧无虑乐陶陶
但有一天,风波突起
忧虑烦恼都到了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无忧无虑乐陶陶
但有一天风波突起
忧虑烦恼都到了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啦...啦...
小学五年级学的。当时觉得不好听。也不明白为什么说长大就痛苦了。小时候偶尔为这个个和she的《不想长大》撒娇说不想变成大人。撒完娇又去开开心心地玩。终究还是要 长大的。烦恼也跟着增加,再也不会撒娇了。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248190
作者: 钟琦安 赞同: 10
所有的古诗,小时候完全不懂。这几年细细回想或者看侄女侄子们的书,那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真心被这意境美得要哭)。或者孤帆远影碧空 尽,或者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者窗含西岭千秋雪,真是被这些意境美得不要不要的。所以侄子们很好奇问:我的语文书有啥好看的一首古诗你都要看这么久?!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170960
作者: 付玉 赞同: 0
过秦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83927
作者: 李小咪 赞同: 1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从小就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面背成“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妈妈一直 说,你就是不理解意思瞎背的。然而我觉得我是真正理解了才会背成这样。因为恋爱的时候总有人说要和我携手终老,但是到后来这些海誓山盟不也都变成了泡影,何必再想它呢 ,不想也就吧罢了。
_ 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_
一直不明白为何要用一个偷字,现如今才懂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时候背这首词是妈妈背我跟着背。一直不懂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现在看着有些人和我抱怨人生的辛苦时,我的脑海里永远是这句为赋新词强说愁。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01453
作者: 光明左使张寻欢 赞同: 0
雾满拦江的《黑金道》
沈复的《浮生六记》里的《闺房记乐》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5031648
作者: 无名 赞同: 0
《荀子·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 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 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 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 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 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 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 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 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 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 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 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 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 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 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 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 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 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 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 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 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 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 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 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 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 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 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 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 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 》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 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 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 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 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 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 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 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 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 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 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 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 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 、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 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 。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 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273769
作者: 林先生 赞同: 1
后遂无问津者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882752
作者: 猫老大43 赞同: 0
《小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781265
作者: 华潇 赞同: 2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曾经告诉我们说她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写下了这首小令。我当初只觉得什么老树昏鸦,断肠人,瘦马非常有意思,还觉得这个诗人一定很贪玩,不
然谁没事干去看乌鸦。
到了高二的时候课本里才出现了这首小令,那时候才理解马致远想表达的含义。
可是到了现在,一个人离家在外,才真确体会到游子思念故乡,想念父母的心情。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391718
作者: 谷雨生 赞同: 0
张恨水《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给金燕西的诀别信,“惟是秋转念择人不慎,中道而去,知者以为君实不德,秋扇见捐,不知者以为秋高自攀附,致遭白眼。则读书十年,所学何事 ?夫赵孟所贵,赶孟能贱之,本不足怪。然齐大非偶,古有明训,秋幼习是言,而长乃昧于是义,是秋之有今日,秋自取之。”寥寥数语,道尽小家碧玉在高门望族的种种不合时 宜。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6109610### 作者: 匿名用户 赞同: 9
小时候总觉得家里什么地方会有宝藏,到处乱翻。在老爸衣柜里翻到几本书,看了看,就是些奇怪的故事,漂亮姐姐的图片,当时觉得没啥意思。
后来初中的时候,明白了些什么,再度去翻宝藏,恍然大悟,欲拒还休,视若珍宝...
还是匿了吧…
原链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64416391
作者: 圣约翰 赞同: 1
拣一首最难过的词。
朋友的舅舅,中文编辑,四年前的除夕,老丈人报复社会般的趁家人熟睡倒了汽油,把家烧了,跳楼自尽。大学同学一路过来的妻子当场死亡,舅舅护住儿子,自己重度烧伤,嘴
只能张一点点,只有两指能动。
前年过年,没什么事儿刷豆瓣,忽然看见舅舅写了一段 江城子 那就是我上学时候当顺口溜背的啊! 心里一酸。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悼念亡妻作。